中美貿易戰下一步走向會如何,下一個關鍵日即將到來。專家指,12月18日是中共自詡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日,或是外界觀察北京有無在90天內進行經濟改革的重要時間點。
「如果那一天或那一星期沒有重大的新公告,那麼我們就知道中方不可能以此為契機改變其經濟和產業政策方向。」美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中國研究副主任甘迺迪(Scott Kennedy)星期一(12月3日)向美國財經電視台CNBC的《財經論壇》(Squawk Box)節目表示。他補充說,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美中之間的關稅戰會在90天結束時再次升級。
甘迺迪表示,除了觀察中方在12月18日前後的動作外,華盛頓方面的事態發展也可能會影響美中關係立場。民主黨在11月中期選舉後控制了眾議院,國會將如何與特朗普政府合作很重要。
根據美國白宮上星期六(12月1日)的官方聲明,中美兩國首腦在G20峰會期間會晤後,中方承諾大量加購美國商品、指定芬太尼為管制物、立即與美方展開結構改革談判,以及雙方一起推動朝鮮半島無核化。而美方則承諾,明年1月1日不會將針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懲罰性關稅稅率由10%提高到25%。
此外,雙方設置了90天的期限,在限期內進行強制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網絡入侵和網絡盜竊、服務和農業等結構改革的談判。
投資銀行高盛的最新報告顯示,習特會顯示了雙方願意達成交易,但能否找到一個雙方同意的、全面撤銷懲罰性關稅的協議仍是一項挑戰。報告預計,雙方達成一項全面取消懲罰性關稅協議的可能性為20%。目前,中共官方的聲明或高層發言中提及「雙方努力全面取消(懲罰性)關稅」的說辭,但美方聲明中則沒有。
高盛報告還指,90天的暫時停火結果亦可能受市場和國內政治情緒的影響,繼而可能影響雙方在未來達成最終協定的意願。◇
知識產權是達成協議關鍵
多個專家告訴CNBC,因為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談判仍在繼續,預計要求中方改變強制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侵權和網絡盜竊等問題可能成為未來的重點,但不預計能立即看到雙方達成協議。
全球政治風險分析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亞洲區負責人赫爾森(Michael Hirson)表示,暫不升級貿易戰應被視為艱難談判的開始。「這一系列問題都包含在國家安全問題中,更廣泛地說是中美之間地緣政治競爭加劇」,他說,「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縮小雙方之間的差距將非常困難。」
赫爾森解釋說,是否能成功停戰不僅要看談判的結果,還要看特朗普願意接受中方承諾的程度。
也有專家看到中方能夠短期做出改變的領域。傑富瑞(Jefferies)的股票分析師愛迪生•李(Edison Lee)表示,貿易協議可能解決中共科技產業的一些結構性變化、以滿足美國的要求。「我們看到中方有兩個潛在的讓步領域:政府對科技產業的補貼,以及對有些技術服務的本地化(合資)要求。」他在3日的一份報告中寫道。◇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