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互聯網絡信息中心8月3日發佈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民達到7.10億人,超過全球網民人數的一半。而消息顯示,中共正對公民展開一項全新的監管計劃,試圖把大量公共和私人數據用於建立世界上首個全方位網絡監控系統。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經濟科技項目主管麥斯納曾在《華爾街日報》撰文稱,專制主義插上大數據和信息科技的翅膀,後果將很嚴重,不僅對中國公民,對任何與中國公民或中國機構有關係的人而言都是如此。

持續封鎖信息 立法授權斷網

官方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國互聯網普及率達51.7%,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8.1個百分點。所謂「網民」,是指過去6個月間最少上網一次的人。中國今年上半年新增網民2,132萬人,增長率3.1%。其中農村網民人數遠低於城市,佔總數約1/3。

同期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比例由2015年底的90.1%升至92.5%,僅通過手機上網的網民比例也達到24.5%。

隨著移動通訊網絡環境不斷地完善,網民上網設備進一步向移動端集中。

而當局通過推動小科技公司和網上銷售的發展,補償傳統經濟的不足。中國網商經濟的發展非常迅猛,但廠商擾民要求好評的現象也越演越烈,突顯法規不完善的問題。而在首批民營銀行運行1周年之際,信用體系不健全、監管政策和限制性措施都形成較大制肘。

法新社認為,中共對網絡的控制和封鎖仍十分強大,網絡媒體發表和社交網絡平台討論的內容都受到監管。

臉書、推特、谷歌等都不能直接進入中國,遭受與西方主流媒體在中國的同樣命運。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比喻互聯網管控如同把啫喱釘在牆上一樣不可能,但中共顯然不這麼認為。全國人大正在審議一項極具爭議的網絡安全法律,將授權當局在發生「突發社會安全事件」時封鎖互聯網,切斷所有線上通訊。

歷史學家章立凡認為,這項法律反映的是這個體制強烈的不安全感,然而歷史上的政權大多是自己把自己打倒的。他稱如果發生重大事件,而網絡和通訊都被切斷,民眾要獲知真相只能上街。所以立法的後果就是把大家趕到街上,使局勢變得更動盪。

加強政治控制 監控延伸海外

另一方面,中共監管公民的新系統名為「社會信用體系」,目標是根據金融機構和執法機構的混合信息來監控個人和公司。

來自廣泛來源的信息諸如僱主評價、網上購物習慣或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的言論,都將成為其社會信用體系評分的一部份。這個評分將被公開,可在網上查詢。

麥斯納表示,這聽起來似乎與西方金融信用評分系統類似,但民主國家的監管系統通常集中在一組數據上,且數據的所有權高度分散。而中共的系統把金融活動的數據與其它數據聯繫起來,違反其規則者將被列入黑名單,禁止參與社會經濟活動和公共服務。

這種全方位監控系統將存在於許多人熟悉的數據環境下,由那些營運購物網站、社交媒體、約會網站和遊戲網站的公司運作。檢查社會信用評分的應用程式已存在於市場,因此該系統能與中國普通的數碼世界無縫連接。

但有關體系超越中國公民和公司的日常功能。專家認為中共的意圖很明顯,就是對中國所有的經濟和社會活動加強政治控制。墨卡托中心分析了2014年後發佈的40份中共文件,發現該體系將所有在中國做生意,以及跟中國做生意的個人和機構都包含在內。

分析還發現,諸如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等冒著私營名義的中國科技公司與中共合作建立社會信用體系,而這些公司預計將把監控活動擴張到其它國家。

墨卡托中心提醒,西方企業在接受中國機構的戰略性投資或轉讓敏感技術如大數據和信用評分前應小心風險,至少應通過合同予以限制,盡一切可能將中國納入國際數據安全協議。但中共把觸角伸向全世界,大數據專制主義很快將不僅僅侷限於中國。◇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