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了萬寶這個幼小生命四海漂泊、足跡遍及三大洲、經歷了四個故鄉的身世。

幾年前的冬天,在多倫多街頭偶遇一位慈祥老人,歲月的滄桑寫滿了他的臉龐,蒼蒼白髮彷彿記述著他永遠講不完的遭遇。當他在多倫多買了新房,我們全家受邀做客,席間聽聞了他四處為家——從廣東漂泊到印度、瑞典和加拿大,充滿血淚的人生歷程。 

經歷動盪童年

為了生計,一個柔弱的女子飄洋過海,從中國大陸的南疆廣東梅縣遠嫁印度。1937年,已是中年的她懷著身孕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不久我們的主人公在這裏降生。他,取名萬寶,是兄弟中最小的一個。

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便註定了萬寶這個幼小生命四海漂泊、足跡遍及三大洲、經歷了四個故鄉的身世。 

在萬寶只有幾個月大的時候,日本侵華的戰火已經燒到了他的家鄉。日軍的轟炸機像蝗蟲一樣在天上飛,所過之處,無數民房被夷為平地,死傷不計其數。為了躲避戰火,媽媽抱著他離開出生地——他的第一故鄉,來到印度加爾各答市定居,那裏就成了他的第二故鄉。 

加爾各答市的華僑不算多,主要從事商業,而文化和生活依然保持著中華的傳統,僑社中也設有中、小學校,萬寶在這裏上了小學。 

1945年初,日軍侵華戰爭仍在繼續,戰火延燒到緬甸,日本轟炸機經常偷襲距緬印邊境不遠的加爾各答市。一聽到空襲警報,大家都躲到教堂的地下室。有一天,大街上鞭炮齊鳴,響徹天空,人們齊聲唱起了抗戰時的流行歌曲,原來是華僑們歡慶日本投降!

戰爭終於結束了,以後就會過上安定的生活了,在萬寶幼小的心田,充滿了對新生活的憧憬。

離開第二故鄉

1949年,所謂新中國成立,並與印度建交。五十年代初,萬寶進了加爾各答市剛成立的「興華中學」,以便接受更好的中華文化教育。但為生活所迫,初中畢業後,萬寶便輟學,開始在父親經營的鞋店裏當學徒,從早忙到晚,非常辛苦。做鞋的手藝是祖傳的,雖然鞋店不大,也能維持一家的生活。

在萬寶的父親還年輕時,鞋業生意好,也曾賺過一些錢,父親便在梅縣家鄉置了產業,又贊助僑社創辦「梅光小學」。然而由於積勞成疾,父親在1956年辭世。萬寶繼承了父親的產業。從那時起,生意卻越來越難做,鞋店瀕臨破產,生活也變得一年不如一年。 

1962年,中印邊境爭端爆發,印度國內掀起了反華、排華的浪潮,這對他的生意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最後鞋店只好關門大吉。祖傳的生意毀了,他幾乎被擊倒。當時該成家的他,連女人送上門來都不敢接受。

眼下無路可走,萬寶選擇了離開。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處!他期望著時來運轉,在未知的某個地方,開始他的新生活,不管貧窮或富有。 

1967年六月,他拿到了英聯邦護照,找到一份航海工作。按當時印度移民政策,僑民只許離境,不可回來。他下定了遠走的決心,孤身一人、身無分文,只有隨身的幾件舊衣,登上了一艘希臘輪船,無奈地離開了他的第二故鄉。 

淪為國際難民

從此,萬寶生活在水天相連的世界裏,成為一個無處可歸的國際難民。 

輪船在茫茫大海中航行,做工之餘,萬寶站在甲板上,盤算著自己的將來。

輪船終會靠岸,但何處是歸宿?輪船在海上行駛了六個月,出乎意外的,船要被當作廢鐵賣到日本,這樣,萬寶的居留問題就成了船長的包袱。  

萬寶和業主簽定兩年工作合約,說期滿後,送他到香港或英國。然而,當輪船途經新加坡,船長卻百般恐嚇他,要他下船。又胡編了理由,讓新加坡代理公司把他帶下船。在騙局被識破後,他和船長、代理公司打了起來,最終還是留了下來。他提出申請回印,經三個月未獲印使館回覆。於是船代理又想把他送回中國大陸,但他堅決不同意。 

當時,中國正處於「文化大革命」慘烈鬥爭中。萬寶早就聽說許多華僑回中國大陸後的悲慘遭遇,海外關係成了叛國投敵的代名詞。「興華中學」校長張敬回國後,被打成反革命,被活活整死了。萬寶怎敢回那個地方! 

1968年三月,萬寶的居留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船代理就買了張單程機票,把他送往香港,結果被拒入境。萬寶成了「人球」,在新加坡和香港之間,被踢來踢去,最後只好再回新加坡等印方消息。這種無國無家之苦,有誰能體會? 

八個月後,印移民當局回絕了他的申請。新加坡當局又轉交英使館辦理回印之事,經三個多月懸而未決,隨即勒令萬寶,無論如何在一個月內必須離境,否則捉拿驅逐。萬寶覺得過不在己,據理力爭無效,出於無奈,只好持標語在英使館前示威抗議,要求解決其居留問題。但幾經交涉未果。

這時移民侷限時令已到,萬寶被捉拿扣留,嘗到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鐵窗滋味,這是他刻骨銘心的經歷。在鐵窗內挨了一年零四個月後,他被新加坡移民局強行驅逐。由於沒有接受國,移民局便不計後果,胡亂按旅遊身份,把他遣送到巴基斯坦,一推了之。(待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