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充滿激情地闡述了其幾大政策主張:在外交與經貿政策上,一切以美國為優先;限制美國介入全球危機;上任後將廢除「災難性」法案奧巴馬健保;為全球化及自由經濟體制下,那些「被遺忘」的美國人(中低階層)發聲。他慷慨激昂地對「被遺忘一族」說:「我就是你們的聲音!」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領導人的性格也往往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歷史總是出人意表,特朗普當選為世界頭號大國美國的總統,他的性格是否也會決定美國未來的走向?他行事高調、自信爆棚、率真敢言又不乏詼諧幽默,他的個性為他贏得頗高人氣,但也惹來不少是非。他的人生也如他的個性一般多姿多彩:從頑劣的富二代,變身家財萬貫的地產大亨;從一落千丈、背負巨債的「破落戶」,變身爆紅的演藝界明星;從坐擁億萬家產的商界巨富,變身美國史上首位素人總統,特朗普締造了一個個傳奇,上演了一部跌宕起伏的大戲。

(接上期)

過關斬將 突破重圍

2016年2月1日,艾奧瓦州初選登場,為美國總統大選揭開戰幕。民調一路領先的特朗普,意外遭遇「開門黑」,輸給德州參議員克魯茲。

不過,特朗普依舊是自信爆棚,他的敗選演說十分優雅:「我愛艾奧瓦州!能夠贏得第2名,我很榮幸!」

「我和我的競選團隊將向下一站新罕布什爾進發!我相信,我才是那個最終會擊敗(民主黨參選人)希拉莉或桑德斯的人。」

果如特朗普自己所料,2016年2月9日的新罕布什爾州初選,他終於扳回一城。

特朗普在黨內聲勢依然領先群雄,緊隨其後的是茶黨代表人物、德州參議員克魯茲,然後是共和黨新星、佛州參議員魯比奧。

隨著特朗普民調的節節高昇,選民們開始遠離共和黨建制派,令黨內高層力挺的建制派大將傑布‧布殊選情低迷。2016年2月20日,特朗普在南卡州初選中大勝,傑布則慘落第4名,當晚即含淚退選。曾被譽為「茶黨金童」的魯比奧,隨即成為「建制派」的新旗手。

3月1日,重量級黨內初選「超級星期二」在10餘州登場。共和黨方面,特朗普橫掃7州,氣勢如虹,克魯茲奪取3州,魯比奧贏得1州。

共和黨建制派此時才如夢初醒,驚覺低估了風波不斷的特朗普,生怕這個「惹是生非」的「非主流派」獲得黨內提名,為共和黨帶來災難,令該黨輸掉白宮,於是投入上千萬美元,利用媒體對他發起大規模狙擊。

而出面領導「倒普」運動的就是共和黨2012年總統提名人羅姆尼(Mitt Romney)。這位建制派大佬率先發難,炮轟特朗普是個「冒牌貨、大騙子」,並呼籲共和黨人摒棄他。而特朗普也迅速回擊,挖苦說羅姆尼輸了兩次,「打了選舉史上最糟糕的選戰」,沒有資格批評他。

3月8日,特朗普又拿下密歇根州和密西西比州初選,擺脫共和黨建制派一周來的猛烈「圍剿」,擴大了他的領先優勢。

反特朗普勢力不甘心失敗,再度對特朗普發起猛烈的廣告攻勢,重點瞄準「贏者全拿」的佛羅里達州。該州是魯比奧的大本營。建制派指望他在3月15日的「超級星期二」拿下佛羅里達州,以拉長戰線。

3月15日終於來臨,特朗普再奪3州——佛羅里達州、北卡羅萊納州和伊利諾州,建制派的如意算盤再度落空。選舉結果公佈後,魯比奧當晚即黯然宣佈退選。

進入4月,克魯茲首戰告捷,拿下威斯康辛州,為特朗普再添阻力。但其後特朗普以銳不可當之勢,橫掃家鄉紐約州和東北5州,離獲提名更近一步。

5月3日,印第安納州初選中,特朗普大獲全勝,獲提名幾成定局。原本想借此役挽回頹勢的克魯茲希望落空,當晚即憾然退選。次日,卡西奇也步其後塵退選。特朗普在黨內再無對手。

縱觀初選階段,特朗普與對手們常常你來我往,唇槍舌戰。面對對手的凌厲攻勢,生性好強的特朗普從不示弱,而且自有應對的「高招」——給對手起外號,如稱年輕的魯比奧為「小馬可」;稱傑布‧布殊為「低能的傑布」;稱克魯茲為「愛撒謊的泰德」等。他也不忘送民主黨對手希拉莉一個外號——「騙子希拉莉」(Crooked Hillary)。一些外號雖然起得非常幼稚,但描述卻十分準確,讓對手們常常有苦難言……

終獲提名 與希拉莉對決

藉著反華府的民怨,特朗普一路過關斬將,突破建制派重圍,終於在7月共和黨全代會上獲得提名,與民主黨總統提名人希拉莉展開對決。

在提名演說中,特朗普再度炮轟曾任國務卿的希拉莉及時任總統奧巴馬,並頗有見地地指出,他們的外交政策令敘利亞等中東國家陷入亂局,伊斯蘭國恐怖組織(IS)乘機坐大,危害世界,同時引發難民危機,威脅西方。

特朗普還充滿激情地闡述了其幾大政策主張:在外交與經貿政策上,一切以美國為優先;限制美國介入全球危機;上任後將廢除「災難性」法案奧巴馬健保;為全球化及自由經濟體制下,那些「被遺忘」的美國人(中低階層)發聲。他慷慨激昂地對「被遺忘一族」說:「我就是你們的聲音!」

失言再掀輿論風暴

進入與希拉莉對決的大選階段,特朗普更是經歷了重重險阻。

就在特朗普剛獲提名,民調強勁反彈之際,又一場「風暴」洶湧而至,再度將他拋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一穆斯林陣亡士兵的父親希薩爾 (Khizr Khan)在民主黨大會上,抨擊特朗普禁止穆斯林入境的主張。特朗普則指希薩爾的演說稿是由希拉莉陣營操刀,同時稱希薩爾的妻子當時站在他身旁不發一語,是遭希拉莉封口。

特朗普這番言論被認為有諷刺和貶低意味,引發媒體、反對者和盟友一片指責聲浪。

特朗普在推特上回應說,媒體對他的報道是多麼歪曲和片面,令人難以置信,「希薩爾‧汗先生不認識我,卻在民主黨大會的講台上惡毒地攻擊我,現在弄得電視上都在攻擊我——真行!」

這場風暴不僅重創了特朗普選情,令他落後希拉莉的幅度擴大到8個百分點,而且在共和黨內掀起了另一股巨大的風暴。

當時有數十名共和黨高層人士表態,不會投票給特朗普,包括宿敵羅姆尼和前競選對手、佛羅里達州州長傑布‧布殊。共和黨金主還掀起一波倒戈潮,轉而支持希拉莉。連眾議院議長瑞安(Paul Ryan)都警告,特朗普言論「令人無法接受」,若以後太過份,他可能不會再為特朗普背書。

8月上旬,另有50名共和黨國家安全專家聯署公開信,警告特朗普「或成美國史上最魯莽的總統」,並表示不會投票給他。特朗普則抨擊說,他們是「華盛頓失敗的精英」,與希拉莉一道作出了「災難性決策」,「任由伊斯蘭國坐大」。

共和黨70多位頗具影響力的人物也聯署一封公開信,呼籲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普里巴斯(Reince Priebus)停止為特朗普提供競選經費,轉而投入11月的國會選舉。特朗普也針鋒相對,說不擔心共和黨切斷競選資金,他只要停止資助共和黨就好。

這一系列風波,令特朗普民調落後幅度進一步擴大,選情堪憂。8月11日,他罕見地謙卑承認,他最終可能輸給希拉莉。

競選團隊大洗牌 扭轉頹勢

為了逆轉頹勢,特朗普8月17日對競選團隊進行了大洗牌,任命保守派網站「布賴特巴特新聞」(Breitbart News)執行主席、前投資銀行家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為競選團隊首席執行官,並將高級顧問、民意測驗專家康威(Kellyanne Conway)擢升為競選經理。

有分析說,特朗普這次重整競選團隊,是希望通過立場較溫和的班底,來降低黨內對自己的不信任感,並爭取中間選民,以扭轉選情。

同時,特朗普言行也更加有「總統風範」,不再像以往那樣脫稿炮轟、不假思索、張口即來,而是改念講稿。他還赴墨西哥與該國總統會面,之後發表了一場立場強硬的移民演說,令保守派稱慶。特朗普也為過去失言表示後悔和道歉。隨後,他的民調出現反彈,甚至追平希拉莉。就連民主黨高層也承認,特朗普的 勢頭令他們越來越擔心。(待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