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政權的房屋政策又有新花樣,繼所謂社會房屋共享計劃,以廉價租金出租業主借出單位分割成多個劏房租予正在輪候公屋的基層市民後,又由社聯與發展商合作,由後者廉價出租閒置土地,用作興建臨時貨櫃屋,供等待上樓者在過渡時期居住。

香港住屋問題嚴重,已是不爭的社會共識,但回歸二十年,問題不但沒有有效解決,反而不斷惡化,形成結構性的社會深層次矛盾。社會兩極化發展既日趨惡劣,社會向上流動性亦大受窒礙,世代矛盾因而加劇,而社會(生產)成本不斷增加,也教百業蕭條,嚴重損害社會經濟的正常健康發展,不利社會穩定和諧。

可是,回歸以來歷屆政府都一籌莫展,愈弄愈糟,689更利用普羅大眾對地產霸權的厭惡,騙取民望上台,但任內卻倒行逆施,樓價不跌反加速暴升,連每年興建二萬個公屋單位也不達標。689政權唯一可以標榜的,只有每年提供足夠土地興建二萬個私人住宅單位。理論上,私樓供應增加,樓價應該下調,但政府藉口壓抑樓市不斷加辣,實際上扼殺二手市場,有價無市,絕大部份業主都無法樓換樓,加上地產商壟斷市場,有效限制供應,又以高佣金向地產經紀招徠,以及提供二按和回贈吸引買家,結果形成獨市生意,不愁單位不能高價賣出,牟取暴利。

政府現時提供廉價殺房劏房和貨櫃屋,即使不計涉及的技術性困難如地方偏遠交通及社區設施配套不足,也不單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更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根本無法徹底解決迫切的住屋問題。最可惡的是,這些花招其實是掩眼法,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目的旨在為地產商塗脂抹粉,做好公共形像,為日後政府向其輸送利益作掩護。

真正的戲肉,其實是在行將公佈的施政報告提出的所謂首置計劃,容許在新界擁有大量農地的發展商以較低價格補地價,興建私樓,交換條件是發展商必須提供部份單位作首置計劃,以低於市價讓符合條件的青年上車。如今發展商借出短期內難以發展的閒置土地作「善事」,興建貨櫃屋,贏取社會掌聲,以減輕未來政府名正言順輸送利益的阻力,以小博大,除笨有精,又何樂而不為?

我們毋須反對廉價殺房劏房和貨櫃屋,因為始終可以臨時紓困,但更應要求政府明確公屋政策,確保每年公屋供應的數量之餘,更要承諾加建公屋和加快興建公屋的步伐,那才是解決香港住屋問題的根本之道。◇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