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吃月餅這一習俗的形成,史籍中並沒有確切記載,但民間傳說很多。如今,人們選擇在中秋之夜,全家品餅賞月,盡享其樂。那麽月餅是怎麽來的呢?

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傳說中,北宋之時,月餅被稱為「宮餅」,在宮廷內流行,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後來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

《洛中見聞》曾記載:中秋節新科進士曲江宴時,唐僖宗令人送月餅賞賜進士。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讚美月餅,預示當時的月餅已內有酥油和糖作餡了。

元朝末期,明太祖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想出一計策,把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命令屬下送到各地起義軍中,結果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朱元璋高興得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將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至此,吃「月餅」的習俗被重視。

到了明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更加普遍。明.瀋榜《宛署雜記》載:「士庶傢俱以是月造麵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酌中志》說:「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餅、瓜果。……如有剩月餅,乃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之後,中秋節吃月餅,饋贈月餅風俗日盛,月餅更有了「團圓」的意義。◇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