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Facebook前高管近日曝光,社交媒體摧毀了人類正常的交往方式和社會形態,使人們放棄對生活的管理,迷失靈魂。這些科技公司的前高管為自己曾參與和發展社交媒體,感到深深自責。他們警告說,不要沉迷社媒,那樣會誤入歧途。

Chamath Palihapitiya曾任Facebook用戶增長事業部副總裁,於2011年離職。今年11月他在參加史丹福大學商學院的活動時表示:「我們(在社交媒體中)創造的快速反饋環路破壞了社會的正常存在方式⋯⋯(社媒通訊)裏面沒有人際間的正常交往與合作,傳遞的是誤導的內容、歪曲的事實。」

「你在使用社媒時被編程」

Palihapitiya稱,「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它侵蝕了人們之間正常交往的基石。」

這位Facebook前高管還表示,他從來不允許自己的孩子接觸和使用社交媒體,避免深受其害。他也為自己參與過Facebook的建設,感到十分內疚。

為減少他帶來的損失,Palihapitiya創立了一個基金會,用他之前在Facebook獲得的收入,資助需要幫助的人。

Palihapitiya呼籲人們在使用社媒時,不要迷失靈魂。他說,當人們在使用社媒時,「你的行為已經不知不覺地被編程,自己卻無從體察。現在你必須決定是放棄還是保護自己的意願,讓你的智商不受(社媒)操控。」

Palihapitiya不是第一個曝光社交媒體問題的人。Facebook第一任總裁帕克(Sean Parker)近期也在一個新聞發佈會上說,「出於自己的良知,我反對人們使用社媒工具」。

Facebook目前的每日用戶量接近20億人,這個龐大的數字令人難以置信。因為使用Facebook,許多人每天醒來的第一件是查看Facebook內容,晚上睡覺前的最後一件事仍是查看Facebook。也有人已經對這種不正常的生活模式感到不對勁,卻又不斷地陷進去。

難道社交媒體的創建真的只是為了連接人們,分享信息嗎?還是有甚麼其它鮮為人知的目的?它最終是不是為了儘可能多地佔有用戶的時間和大腦?對此,帕克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說,這正是許多社媒曾經和繼續做的事。

社媒損害智商 使人迷失靈魂

帕克說,在Facebook初建的時候,有人對他說:「我才不會用甚麼社交媒體。我珍惜在生活中與他人真實的互動和社交,我珍惜自己的時間與存在,還有人際間的親密關係⋯⋯」然後,帕克對他們說:「等著吧,你會上Facebook的。我們最終會俘虜你。」

帕克說,他的話在許多人身上應驗了。那些說絕對不會使用Facebook的人,最終被Facebook牽走了。就連他自己的母親,一位幾乎不會用電腦的人,也把帕克加為Facebook「好友」了。

帕克表示,在初建Facebook時,他不知道Facebook會發展成為今天的樣子和規模,有了近20億用戶,「這已經改變了你與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它以詭異的方式干擾著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只有上帝知道,它對孩子們的大腦做了甚麼。」

帕克說,當他們在建立類似Facebook的應用程式時,他們的目標是「儘量多地佔有和消耗你的時間和注意力。這意味著我們要每隔一會兒就給你一點多巴胺(大腦刺激),例如讓某人讚好你貼出來的圖片,或給予評論。然後,你好貼更多圖片和內容出來⋯⋯一次次地這樣重複,把你拴牢⋯⋯你會看到或期待更多的讚好和評論」。

帕克說,使用Facebook會讓你成癮:你總想在裏面找到讓你發笑或感興趣的內容,或者希望被讚好等等。他說,要擺脫這種困擾,第一步首先要承認你存在問題。

帕克表示,社媒設計的這種信息反饋循環,就像駭客控制人們的電腦,他們都利用了人類心理上的某些脆弱。具體做法是你貼出去圖片或信息後,如果沒有收到讚好或評論,你可能會後悔貼出的內容,懷疑自己的判斷。你被這些「讚好」和評論深深地影響和控制,就這麼簡單的道理。

帕克說:「這些應用程式的設計者——我、朱克伯格(Facebook創辦人)、Instagram的Kevin Systrom,就是我們這些人,完全清楚我們在利用人的心理,完全了解我們在做甚麼,但我們還是這樣做了。」

前谷歌員工Tristan Harris也有類似的闡述。他說,這些技術公司控制了用戶的思想。「產品設計者利用了你心理上的脆弱,反過來對付你,目的是吸引你對產品的注意力。」

帕克目前是帕克基金會董事長。該組織主要從事生命科學、全球公共健康等方面的工作。

應對之策

隨著不斷有社媒公司的高管及員工揭示社媒帶來的危害,一些專家建議,人們需要時不時地切斷與所有社媒的聯繫。

無論是電腦屏幕,還是手機屏幕,都要關掉它們,讓自己回到真實的世界,重新收回自己對生活的管理權,而不是把自己交給社交媒體或電子設備,成為它們的奴隸,荒廢了生命。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