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之後才發現要學習的東西真多,也深感自己的許多不足,所以除了參加公司舉辦的在職培訓和相關專業的進修外,又滿腔熱情地報名參加了在科技大學的影音課程研習。

同學來自不同的年齡層和各行各業,有年輕的社會新鮮人,有在職教師,有退休的公務人員,有家庭主婦……從出席的踴躍和認真的態度看出大家熾烈的學習熱誠,確實令人感動。

學生時代往往是單向填鴨式的學習,一旦改變動機和態度後,學習會大大衝擊我們的內心,有理念的昇華、創意的刺激,也有對過去自我意識的顛覆和傳統思維的撞擊。

要求精緻是文創商品化的基礎,而影片的視覺效果往往比內涵更優先被選擇,感謝老師與導演為我們帶來一部部精彩的影片,從不斷放映與欣賞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視野和鑑賞能力。

從實際的作業中才發現,一部能打動人心的影片固然與製作者的專業技巧有關,影片本身所內涵的「故事性」才是引起觀眾共鳴記憶的關鍵因素。

讓人珍惜的是,可以在不同組別的分享和交流中看見不同的內涵,有人固執地堅持己見;有人寧願單槍匹馬,自負地拒絕協助與討論;也看見同學匠心獨具的創意和對事件深入探究的執著。

由於對影片的拍攝和剪輯沒有經驗,在老師的指導下一再更改和修正。為了追求完美,必須將自己放空,老老實實承認自己不足的地方,放棄固有的成見,懷著謙虛的心態,及時調整自己的腳步,如此才能漸入佳境,製作出一部有水準的影片。

要拍好一部好片子真的不是想像中那麼容易,除了故事劇情外,也看到專業的剪輯、配音、光影和構圖跟其它藝術一樣,要設法完整地融入創作者的思想和意識,除了要突顯中心議題,更在團隊的協調中懂得學會放棄自己錯誤的堅持,尊重別人的感受。

拍片過程中同學們最大的盲點是抓不到主題做重點發揮,導演老師風趣地說:「施主,有捨才有得。」唯有放下一些繁文縟節,才能將主題明朗地突顯出來,有時我們嘔心瀝血拍了3、4個小時,結果只擷取了10分鐘的精華!

過程中我們經歷過影片的重拍、聲音的重複捕捉,也碰到剪輯好的資料被共用電腦的同學全部刪除的意外挫折。後來想想,那種重新來過的懊惱和辛苦實際上也提高了自己剪輯的功力。其實,任何失敗和打擊都不是壞事,都可增強自己戰勝困難的勇氣、能力和耐力,當念頭這麼一轉時,就不那麼令人沮喪了。

走過這段將近3個月的研習課程後,更由衷對專業生起敬重的心情,體會到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

人從出生到衰老就是一連串的學習過程,是對未知領域的認知,同時也是對自我的認知,原來我們都有很大修正和提高的空間、習慣、想法、能力、品味等等。人們常說的「活到老,學到老」的確很有道理。

最後的成果發表時,看見自己的片子在戲院裏放映,那份滿足與驕傲真是有生以來的第一遭,很興奮、很特別,也很開心。我深信學習是生命不老的動力,學習是美好的成長過程,學習是完善自己的最好方法!◇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