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有35年煙齡的何先生,7年前開始喘不停、咳不止,前往診所看診被誤診為支氣管擴張,斷斷續續治療2年後,病況日益嚴重。當時的他,無法連續走3個階梯,而且喘不停,講3句話就咳不止,洗澡動作稍大些就會咳到冒冷汗,甚至連呼吸都覺得累,後來再次就醫檢查才確診為肺阻塞,疾病已達中重度。所幸在治療後,何先生狀況日益好轉,但是受損的肺功能已無法再恢復到從前,只能將病情控制住。

肺阻塞的致病因子

台灣彰化基督教醫院中華路院區院長林慶雄表示,肺阻塞是慢性發炎所造成的呼吸道阻塞疾病,致病因子包括長期吸煙、空氣污染、職場危害暴露、感染、遺傳、老化等,其中又以抽煙與PM2.5空氣污染為最大致病危險因子。肺阻塞若未依循病況採取治療,容易反覆發作而導致急性惡化,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初期症狀易被混淆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余忠仁理事長說,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每年約300萬人死於肺阻塞,多數是因「喘、咳、痰」的初期症狀易與其它疾病混淆,加上篩檢評估方式較複雜,導致多數民眾忽視問題,拖延接受治療的時間。

余忠仁提出,肺阻塞的早期表徵如晨間咳嗽、呼吸急促、喘不過氣等,易與氣喘、感冒混淆,且患者多半在40歲後才逐漸出現症狀,往往被歸因於老化所致;也有不少患者僅走2步,或僅爬3級台階就喘不停,仍然未覺察身體有任何不對勁。根據門診問卷調查發現,超過30%以上患者因為喘、咳、痰等問題會有「登階恐懼症」,嚴重程度若達中重度以上的患者,1分鐘平均登階數不及20階,相較於健康人少了70階以上。

預防與治療之方法

林慶雄補充說,喘、咳、痰雖然看似不影響生活,但是當肺功能逐漸惡化、呼吸困難時,就會危及生命。根據研究顯示,肺阻塞患者第一次住院後,在1年內的死亡率高達20%,因此提醒民眾一定要提高警覺。對於要緩解或預防肺阻塞的危害,戒煙或遠離污染源都是很好的選擇,但是由於肺阻塞導致肺部功能受損不可逆,後續只有接受治療才是維持肺功能的不二法門。

另外,現行肺阻塞的治療會依據患者的嚴重程度,施予「階梯式」的治療準則,輕度肺阻塞患者以單方支氣管擴張劑為主,中重度肺阻塞患者則以複方支氣管擴張劑治療,如果反覆急性發作,則建議加上第三項藥物——吸入性類固醇,以改善慢性發炎問題。

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邱國欽提醒民眾,要提高對於肺阻塞的認知,並落實篩檢生活化,才能提升病識感與覺察性,並透過日常生活狀態的評估,時時刻刻多注意自己的健康,才能及早接受治療與有效控制病情。◇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