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五萬人大數據證實酗酒是痴呆最大風險

研究發現,酗酒和酒精使用障礙是導致痴呆最危險因素,尤其是早發性痴呆。是次研究主要關注了酒精使用障礙的影響,包括被診斷為因酒精導致的患有精神和行為障礙或慢行疾病的人。研究結果顯示,在57,000例早發性痴呆(65歲之前)中,大多數(57%)與慢性重度飲酒有關。研究人員Jürgen Rehm博士表示:「這些發現表明酗酒和酒精使用問題是痴呆最重要的風險因素,對於65歲之前發病的早發性痴呆尤為重要,這將導致早死。」Jürgen Rehm博士指出,平均而言,酒精使用障礙會使壽命縮短超過20年,而痴呆症是這些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亦強調,酒精導致的腦損傷及痴呆是可以預防的,篩查、酗酒干預以及治療酗酒問題將有效減少酒精導致的痴呆相關的早死及帶來的負擔。

研究結果發表在《Lancet Public Health journal》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了136億年前宇宙最早出現的恆星所發出的信號。 (N.R.Fuller/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了136億年前宇宙最早出現的恆星所發出的信號。 (N.R.Fuller/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o.2 Nature: 測得最古老恆星信號 來自136億年前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了136億年前宇宙最早出現的恆星所發出的信號。天文學家稱,這一發現與2015年偵測到重力波一樣,是天文學上的大突破。這也有助於科學家進一步了解神秘的「暗物質」。一組美國科學家在設於澳洲西部的默奇森電波天文觀測台(Murchison Radio-astronomy Observatory)用一個比雪櫃還小的無線電天線,接收到宇宙背景微波輻射在光譜某特定位置的微弱信號。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信號表明,在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後的1.8億年,第一顆恆星已形成了,這比此前預期的時間多了很多年。參與是次研究的Judd Bowman博士說:「發現這些微弱的信號為(我們)了解早期的宇宙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該信號還顯示出乎意料的低溫和異常明顯的波動。天文學家說,(這現象)最好的解釋可能與神秘的「暗物質」(dark matter)的存在有關,這也是科學家幾十年來一直在探索宇宙的重要組成部份。

研究結果發表在 《Nature》

研究發現,情侶通過牽手可以讓兩人的腦波耦合,並可減輕疼痛。(Fotolia)
研究發現,情侶通過牽手可以讓兩人的腦波耦合,並可減輕疼痛。(Fotolia)

No.3 情侶牽手好處多 可使疼痛減輕

牽手是情侶相處時常有的小動作。近日,有研究發現,其實這樣的小動作好處多多,通過牽手可以讓兩人的腦波耦合,並可減輕疼痛。University of Colorado在此項研究中招募了22對伴侶,讓女生將手放進熱水中,而另一隻手牽著男生。結果證實,情侶兩人的腦波會在牽手時同步,男方可以猜到女方承受的疼痛。而女生也可透過與男方牽手的動作,減輕疼痛感。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男方透過肢體觸碰,將同情心傳給女方所致。此外,研究還發現,只要和情侶在一塊,無論是否觸摸,兩個人的腦電波都會有一定程度的耦合,如果他們拉著手,腦電耦合會增加。伴侶之間的感情越深,對彼此的感受越多,他們的腦波就越容易同步,而這些腦電波越是同步,痛苦就減輕的越多。

研究結果發表在《PNAS》

一種常見於人體皮膚上的細菌能夠生成一種有助於防止皮膚癌的物質,未來很可能被用於患者的預防性治療。(UC San Diego Health)
一種常見於人體皮膚上的細菌能夠生成一種有助於防止皮膚癌的物質,未來很可能被用於患者的預防性治療。(UC San Diego Health)

No.4 cience子刊:皮膚細菌可防皮膚癌

皮膚癌是香港最常見癌症之一,雖然確診個案遠較西方低,但香港每年亦有超過900多人發病。美國最新研究發現一種常見於人體皮膚上的細菌能夠生成一種有助於防止皮膚癌的物質,未來很可能被用於患者的預防性治療。皮膚是人體與外界的接觸場所,也因此常駐大量微生物。同腸道微生物類似,皮膚微生物也起到了屏障,營養或免疫等的功能。研究發現,一種常見於人體皮膚上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能夠生成一種有助於防止皮膚癌的物質6-N-羥基氨基嘌呤(6-HAP)。研究證實該化合物可有效阻斷癌細胞的擴散,特別是UV誘導的皮膚腫瘤。參與研究的Richard Gallo教授表示:「這種細菌的存在能夠提供一種天然保護作用,它或許可以被用作治療目的,用於抑制多種形式癌症的發展。」

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