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今年5月5日21時25分,太陽到達黃經45度為立夏,預示夏季的來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裏的「假」,即「大」的意思。立夏是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道:「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農諺說:「立夏看夏」、「多插立夏秧,穀子收滿倉」、「春爭日,夏爭時」,農事安排春光寶貴,夏時如金。只有把握農時,辛勤勞動,努力耕耘,才能豐衣足食。

Fotolia
Fotolia

《逸周書‧時訓解》云:「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立夏的三候:首先聽到青蛙在田間的鳴叫聲,然後看到蚯蚓掘土,再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

古代帝王如何過立夏

古人敬天信神,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禮記‧月令》中說:「立夏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於南郊。還反,行賞、封諸侯,慶賜遂行,無不欣說。」 古代帝王在立夏這天帶領文武百官到南郊去迎夏。

為何迎夏要去南郊?據《後漢書‧志‧祭祀中》中記載:「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祭赤帝祝融。車旗服飾皆赤。」赤帝祝融是夏神,是神農氏的輔佐神。據《山海經》記載,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盡頭,是他傳下火種,教人類使用火的方法。

由於祝融是赤帝,所以君臣一律身著朱色禮服,佩帶朱色玉飾,乘坐赤色馬匹和朱紅色的車子,連車子的旗幟也是朱紅色的。

此外,帝王還有立夏「賜冰」的儀式。明朝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這樣記載:「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可見在明代,一到立夏這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官員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塊,切割分開,由皇帝賞賜給官員。其實,皇帝立夏賜冰,並非起於明代,據當代作家洪亮《璇璣詞》中考證,兩宋時期皇帝立夏賜冰給群臣就已經成為一項慣例和習俗。

據《夏小正》記載,在賜冰之前,還有獻牲(羊)祭祀的儀式。有學者介紹,中國古代藏冰、用冰,至少可以上溯到西周時期,後來的朝代也都設有專職官員與機構管理,從貯存冰塊到開啟冰窖,都有一定的時間與儀式。

清人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記載:「京師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門例有賜冰。屆時由工部頒給冰票,自行領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清代官府在立夏暑伏時節,按官階發給冰票,憑票領取。清代的紫禁城內就曾設冰窖5座,藏冰近3萬塊,從黃曆5月1日啟用,到7月20日止,冰塊差不多都分發光時,也準備要迎接立秋了。◇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