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7月6日和8月23日分別向對方340億美元和16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後,中國8月份新進出口訂單指數下跌,說明中國出口正在迅速失去動力。

8月31日,中共國家統計局公佈8月中國採購經理指數顯示,8月新出口訂單指數下跌0.4個百分點,至49.4%,達到今年3月美中貿易爭端開始升級以來的最低點。8月出口不景氣使得過去三個月出口訂單指數連續低於50,同時也是過去兩年來中國首次連續三個月出口訂單指數出現下降。

受美中貿易爭端影響最大的是中小型出口商。中小型出口商新出口訂單指數分別為47.4和48。大型企業新訂單指數為50.2。

另一方面,新進口訂單指數為49.1%,比上個月低0.5個百分點。

指數低於50表示緊縮,大於50表示擴張。

中國主要出口指標從6月開始進入收縮,特朗普政府當時宣佈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關稅。

《南華早報》報道,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軍表示,未來幾個月中國出口業績前景黯淡,因為許多出口商在美國關稅實施前,已經提前裝貨。

PMI雖意外回升 分析師對經濟改善存疑

8月官方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意外回升至51.3,較上月升0.1個百分點,高於市場預測的51,但分析師仍質疑中國經濟改善的說法。

香港《經濟日報》報道,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姜超、于博認為經濟改善存疑,因為受國際貿易摩擦影響,外需繼續走弱,而新訂單降幅明顯收窄,進口指數再創新低,反映內需依然偏弱,從需求看後續經濟依然承壓;同時產成品庫存指數繼續回升,庫存狀況持續惡化。

美中貿易戰開始後,台灣電子大廠、港商、日韓企業開始考慮將工廠從中國大陸遷移到東南亞或歐美等地,美國在華企業也因關稅戰,開始考慮將工廠轉移出大陸的計劃,回到美國或遷到東南亞。對中國製造業造成打擊。

2,000億關稅若實施 對中國製造業和經濟打擊更大

此外,在中方公佈8月份採購經理指數的前一天,彭博報道說,美國特朗普希望儘快對另外2千億美元進口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有分析認為,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如果美國再對2千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中國的製造業和出口業將遭受進一步的衝擊。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也將相應放緩。

《南華早報》報道,中共商務部消息人士稱,中共政府正在焦急地關注美國徵收關稅的發展情況,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如果美國繼續實施2,000億美元的計劃,那麼對中國出口產生的影響將是重大的,」該消息人士表示,他拒絕透露姓名,因為無權與媒體對話。

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所長劉開明曾在「東網」刊文說,假設特朗普政府9月初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徵收高關稅,中國南方出口加工重鎮的深圳必然首當其衝,進而衝擊香港、珠江三角洲,乃至全中國經濟,可能使中國經濟失去增長的動力與泉源。

劉開明表示,如果未來中國的貿易環境不穩定,越南、印度、印尼等國家合力從中國挖走訂單和生產線並非危言聳聽。

彭博8月對16名分析師進行的調查也顯示,如果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額外關稅,以及中共對從美國進口的600億美元商品進行報復性關稅,這種持續的貿易衝突將使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降低0.2個百分點,並在2019年降低0.3個百分點。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