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甜濃郁的朱古力,有著吃一口就上癮的特性,讓許多人十分熱愛,也使得朱古力旋風席捲全世界。現在世界各地就有許多朱古力工廠、朱古力專賣店,製造和販售各種風味獨特的朱古力食品,不過它可不是這幾年才開始風行。早在西元前時期,人類就對朱古力深深著迷,現在就帶大家一起走入歷史長廊,看看朱古力是如何一步步成為風靡全世界的美味食物。

被誤認為羽蛇神 西班牙人品嚐朱古力

在阿茲特克文明中,最景仰的神明是羽蛇神(Quetzalcoatl),認為是祂把天上的可可賜給了地上的人,所以藉由喝下可可,能夠獲得羽蛇神的智慧跟能力。羽蛇神的身材高大、皮膚白皙,傳說羽蛇神被流放海外,將在阿茲特克曆法中的蘆葦年歸來。

歐洲最早發現朱古力的人是哥倫布,此時正是歐洲人持續入侵美洲的大航海時代,哥倫布曾在公元1502年劫掠了阿茲特克的獨木舟,船上就有可可豆,不過因為語言不通,無法了解可可豆的用途及價值。

再經過十多年,到了公元1519年,這年剛好就是阿茲特克曆法中的蘆葦年,身材高大、擁有白色皮膚的西班牙人從墨西哥灣登陸,被阿茲特克人誤認為是歸來的羽蛇神,立即邀請西班牙人到城裏,並獻上用金盃裝著的朱古力,這是歐洲人第一次品嚐到朱古力的味道。

西班牙征服阿茲特克之後,在公元1528年帶著從美洲搜刮來的奇珍異寶與各種動植物返回西班牙,其中包括了可可豆與調製「索可拉」所需要的器皿,並將索可拉(Xocolatl)翻譯成朱古力(Chocolate),也就是我們現今所熟知的名稱。

可可隨著西班牙人接觸南美洲後,逐漸傳播至歐洲。
可可隨著西班牙人接觸南美洲後,逐漸傳播至歐洲。

西班牙人食用阿茲特克配方調製的朱古力,與平常習慣的味道差異頗大,因此沒有受到皇室的喜愛,甚至被國王批評是「給豬喝的飲料」。不過後來朱古力做了許多修改,包括在朱古力裏面加入蔗糖,以及肉桂、香草等幾種最新發現的香料,並從冷飲改成了熱飲,配方變動後的朱古力受到每個人的喜愛,快速成為皇宮貴族和上流社會的時髦飲品,西班牙開始在美洲殖民地大量種植可可樹,以供應西班牙社會的龐大需求。

西班牙人對朱古力成癮近百年之後,終於在公元1615年,隨著西班牙公主出嫁給法王路易十三而進入法國,這美味的朱古力立即在法國成為風潮,然後再陸陸續續流行到荷蘭、德國、英國、瑞士等地,原本對朱古力製作過程保密到家的西班牙,也因為朱古力的大量生產與銷售,漸漸無法守住這個秘密,歐洲各國也開始自己生產朱古力,朱古力飲品正式在歐洲各國大為風行。

從液體到固體 朱古力席捲全世界

到了公元18世紀,工業革命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大幅改變,包括朱古力生產過程所必要的研磨、調製等製程,都用機械取代人力,朱古力開始大規模生產,成本降低、價格下降後的朱古力,讓一般民眾都能夠消費得起,來杯美味朱古力已經不是貴族豪門的專屬權利。

荷蘭人范荷登(Van Houten)成功將可可膏分離成可可粉和可可脂,圖為可可脂。
荷蘭人范荷登(Van Houten)成功將可可膏分離成可可粉和可可脂,圖為可可脂。

朱古力在近代最大的突破點在公元1828年,這一年,荷蘭人范荷登(Van Houten)發明了水壓機,成功將可可膏分離成可可粉和可可脂,可可粉帶有苦味與朱古力的顏色,可可脂則沒有,自此開始有了黑朱古力與白朱古力的分別,除此之外,范荷登也將蘇打粉加入朱古力,增加了可可粉的溶解能力,所以在公元1828年,第一罐即溶朱古力粉正式問世。

朱古力傳入歐洲後,才發展出加入肉桂和香草的飲用方式。
朱古力傳入歐洲後,才發展出加入肉桂和香草的飲用方式。

雖然朱古力存在已有數千年之久,不過人類一直用「液體」的方式食用它,直到喬瑟夫弗萊(Joseph Fry)的突發奇想,他在未搾出油脂的可可膏中,又加入了可可脂,增加了可可脂之後,可可膏可以溶解更多的糖,苦味也隨之降低,再經過細心地攪拌、混合,可可膏變得香甜、可口、滑順,放入模型之後變成了固形物,人類史上第一片固體朱古力在公元1847年正式誕生。

朱古力歷經很長時間,才發展至今天的樣貌。
朱古力歷經很長時間,才發展至今天的樣貌。

第一塊固體牛奶朱古力則是由瑞士人發明的,在公元1867年,亨利雀巢(Henri Nestle)在研究中發現濃縮牛奶的方法,到了公元1875年,丹尼爾彼得(Daniel Peter)把這種新形態的牛奶融入朱古力中,製作出不含苦味的牛奶朱古力,並命名為Gala Peter,時至今日,瑞士仍然以牛奶朱古力聞名全球。

在這之後的朱古力產業蓬勃發展,各家公司用各種不同的配方製作獨家朱古力,加入花生、堅果、葡萄乾等配料打造全新口味,也出現多家朱古力專賣品牌,讓我們能夠嚐到繽紛多樣的朱古力美味,下次拿起朱古力的時候,不妨跟朋友分享一下這段豐富的朱古力發展史吧!◇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