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一段風雲變幻史,對後世影響深遠。然今日之人往往為其刀光劍影的表象所迷惑,擷取歷史的殘片連綴成型,而迷失或忽略了其本像中一脈貫穿的天道神機。本文意在以漢文帝為主軸,還原一段漢史中談古論今,以期破除諸多歷史偏見與迷惑,見天地人三才玄妙之聯繫。

如果呂雉沒有殘殺戚夫人,惠帝劉盈不會英年早逝;如果劉恆母子不是淡泊名利的人,也難逃呂雉的變態殺戮……可是,歷史大戲的劇本早已寫好,最後的結局早在神相許負的預料之中,此前種種不過是精彩章節的前戲而已。

三、女侯暗護薄姬定鼎劉邦病榻

公元前202年,劉邦登基稱帝,建立了大漢王朝,同年,薄姬為劉邦生下一個兒子,劉邦給他取名劉恆,後來封為代王,就是日後的漢文帝。然而,彼時彼地,誰也沒想到這個孩子會承繼漢室大統,成為一代聖君。因為幾年前,呂后之子劉盈已經被封為太子,而劉恆的母親只是劉邦的側室。劉恆君臨天下,這讓人不得不佩服女預測大師——許負的相人之能。而19歲的少女許負,此時已被劉邦封為鳴雌亭侯了(《楚漢春秋》)。

古代第一女神相許負(圖片:gmzm.org-wikimedia commons/SOH合成)
古代第一女神相許負(圖片:gmzm.org-wikimedia commons/SOH合成)

女子封侯,在歷史上相當罕見,劉邦緣何有此驚人之舉呢?原來,當初劉邦和蕭何、曹參攻打咸陽,路過溫城,許負在城樓上便一眼看出劉邦日後將為天子,而蕭、曹等人都有將相之氣,因此力勸父兄歸附劉邦,並把自己所相的結果告訴劉邦一行。許負神相之名久著,而今,劉邦又親身驗證,這樣身懷絕技的能人,劉邦怎能不盡力招攬為己用呢?

許負之能不僅引起了劉邦的重視,也引起了呂后的注意。呂后把許負請來,以看相為名籠絡她,許負以相師的身份勸誡呂后:「陽剛之氣太過,恐以後殺戮太多,有損娘娘後世懿名。」呂后當時不以為意:「哀家乃後宮之主,怎麼會殺戮太多?」然而,劉邦死後,呂后權勢日大,果然殺戮甚重,留下千古惡名,此乃後話。

許負得黃石公真傳,她早已算定呂后專權的變數,自然要盡力幫助劉恆母子。而薄姬天性隨和,又似乎受到許負的影響,開始專注於黃老之學,更加與世無爭,在後宮中幾乎變成了可有可無之人,劉邦幾乎不再和她相見,因此,在劉邦死後、呂后專權的時代,使劉恆未受呂氏注目和侵害。

翻開歷史,會發現很多被今天的教科書刻意迴避,甚至歪曲的部份。中國歷朝開國皇帝身邊,總有道家高人輔佐、指點:興周800載、直鉤垂釣的姜太公;旺漢400年、楓橋拾履的張子房;未出茅廬、三分天下的諸葛孔明;盛唐留下《推背圖》的袁天罡、李淳風;大明國師劉伯溫……這只是正史有載的能人異士,未見於正史的高人,則不知凡幾,他們既不為高官顯貴,也不為揚名天下,只為順天意而行,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插畫 / 志清)
(插畫 / 志清)

公元前195年,劉邦箭傷發作,病勢日漸沉重,估計自己頂不住了,於是他請許負來商量自己的身後事。

許負勸劉邦想開點,不必太費神,但是一定要暗中保護代王劉恆母子的安全,以保留血脈,他日復興劉氏。劉邦聽了一驚:「難道有人以後會造反?告訴我是誰,我現在就殺了他,以絕後患。」許負馬上勸阻道:「萬萬不可,此人目下反意未彰,您貿然行事只會適得其反。而且,這是劫數,天意難違。」不過,許負給劉邦吃了個定心丸:「臣觀天象,劉氏應當有400年的江山,將來會由周勃、陳平二位大人安劉氏天下。」

天子病重,權欲極強的呂后關心劉邦駕崩後的朝廷人事安排。呂后問:「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史記.高祖本紀》)劉邦回答:「曹參可以繼任。」呂后又問曹參如果也死了,誰能繼任?劉邦說:「王陵可以,但是需要陳平輔助。周勃可以做太尉。」呂后又問,這之後呢?劉邦回答她:「此後亦非而所知也。」意思是,這之後的事情妳也看不到了。後來的歷史,也的確符合《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的這一段「病榻問相」。

劉邦能如此淡定的回答呂后,在陳平、周勃之後的事情「非而所知也」,確實有幾分讓人驚訝。因為,呂后的年齡與王陵和陳平、周勃等相仿,劉邦如何確定呂后看不到陳、周之後的事情呢?劉邦本人沒有通天的本事,但是許負是未卜先知的高人,呂雉的命數自然盡在掌握。

四、呂后變態弄權難擋劫數天滅

呂后對付異己的陰險狠毒的手段,讓人不寒而慄,堪稱中華歷史上「壞女人」之典型。她不只謀殺少帝、殺害開國功臣韓信等,還將戚夫人虐待成「人彘」,其冷血程度讓史學家都搖頭。(Shirley/大紀元)
呂后對付異己的陰險狠毒的手段,讓人不寒而慄,堪稱中華歷史上「壞女人」之典型。她不只謀殺少帝、殺害開國功臣韓信等,還將戚夫人虐待成「人彘」,其冷血程度讓史學家都搖頭。(Shirley/大紀元)

「病榻問相」這個小插曲過後沒多久,劉邦就駕崩了。16歲的太子劉盈順理成章的登上天子寶座,是為漢惠帝。劉邦的兒子們大多溫文有禮,漢惠帝劉盈尤為典型,他既沒有老爸劉邦的痞子氣,也沒有老媽呂雉的冷血。一方面是因為劉盈天性善良,另一方面是因為教導影響他的人,都是秦漢的一時俊彥,譬如他的老師叔孫通,還有著名的「商山四皓」等。「人伴賢良品自高」,劉盈自幼耳濡目染的,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他的思想自然也與之相符。

劉盈如果能享盡天年,而後其子承父業,那麼,大漢王朝就不會有孝文帝劉恆。然而,歷史沒有「如果」,一切都在按照既定的劇本上演。劉盈無法正常的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因為他有個「虎媽」呂雉——許負所說的劉氏家族的劫數,也是造成劉盈人生悲劇的兇手。

劉邦有個兒子叫劉如意,是劉邦的寵妾戚夫人所生,劉邦曾一度想換劉如意作太子。劉邦死後,劉如意在自己的封地趙國為王,以前的事本該時過境遷了,可是呂雉在這方面的「忘性」不好,她把劉如意從趙國召回了長安。劉盈知道自己「虎媽」的心思,所以他親自到城外迎接這個同父異母的弟弟,並且把他留在身邊,同吃同睡,不給呂雉下手的機會。百密總有一疏,一天早上,劉盈出門打獵,不過離開片刻功夫,回來只見劉如意七竅流血的屍體躺在床上,這對於一個不滿20歲的弱冠少年是種甚麼樣的精神打擊啊?

悲劇不止這一件,劉邦的兒子們遇到呂雉,下場大致相同。趙王劉如意被毒死;梁王劉恢被逼上吊自殺;淮陽王劉友被軟禁活活餓死;燕王劉建雖然是病死的,但是他唯一的兒子卻被呂雉派人暗殺了;齊悼惠王劉肥差點也被呂雉毒死,幸好被劉盈所救,主動割讓封地給呂家才逃過一劫,不過一番驚嚇也去掉他半條命,沒過幾年就死了。

呂雉處心積慮,未料愛子也被她間接害死。呂雉殘害戚夫人之後,竟然召來兒子「欣賞」現場。劉盈見到戚夫人的慘狀,悲痛大哭道:「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劉盈大病一場,從此不理朝政,每天借酒澆愁,幾年後鬱鬱而終。劉盈早逝,這也算是呂雉變態殺人的報應。

劉恆能在呂雉一連串的殺戮下存活下來,確是個異數,正如許負所言——為劉氏家族保留了血脈。

漢惠帝駕崩後,呂家的勢力更強了,先後兩個小男孩在大殿上頂著皇帝之名,呂后則是無冕女皇。好在呂雉感興趣的只是那份手握大權的虛榮,騷擾的也都是政府高官,對平民倒沒有甚麼影響,任憑呂后在朝堂上如何折騰,天下照樣「民務稼穡,衣食滋殖。」(《史記.呂太后本紀》)可是,人生苦短,總會到站。公元前180年,呂雉的人生也到了終點。

逢此變故,諸呂蠢蠢欲動。此時,呂氏眾人身居高位,封王的就有三個,其他高官就更多了,其中趙王呂祿、梁王呂產,分別掌管南、北軍(京城衛戍部隊),呂氏家族貌似權傾天下了。而周勃身為太尉(國防部長兼三軍總司令),卻進不了兵營,呂家的勢力難以撼動。然而呂氏並非天命所歸,無論表面看來如何強大,不過都是浮雲。

鬱悶的周勃去找丞相陳平商量對策,最後,找了個說客勸說呂祿到封國去享清福,呂祿竟然鬼使神差的答應了,拱手把北軍的兵符交給了周勃。但南軍的兵符還在呂產手中,眾大臣本沒有太大的把握,然而,天意使然,此時的呂產,還不知道北軍已經脫離了呂家控制,他帶著侍衛,試圖進入未央宮作亂,但是守護殿門的衛兵得到了陳平的命令,不許呂產進殿,呂產竟然著了魔似的,在宮門和殿門之間晃悠。

傍晚時分,周勃派朱虛侯帶兵以保衛皇帝為名入宮,於是,在未央宮前上演了一齣全武行。恰在此時,突然颳起一陣大風,把呂產的隨從官員、侍衛颳得一片混亂,眾人不敢再抵抗,呂產伏誅。呂氏家族的勢力頃刻瓦解,一切都沒有逃出許負的預言。

五、代王應運入京群臣跪求繼位

《道德經》有云「水利萬物而不爭」——薄姬鄭重地捧起經卷,她希望自己能如水——「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大紀元資料圖片)
《道德經》有云「水利萬物而不爭」——薄姬鄭重地捧起經卷,她希望自己能如水——「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大紀元資料圖片)

剿滅諸呂,塵埃落定,眾大臣面臨一個更大的問題——如今朝堂上坐著的那個少帝,並非漢惠帝親子,而是呂后拿別人的兒子冒名頂替,放在後宮撫養,然後讓漢惠帝認的兒子,目的是日後無論繼承皇位,還是封為諸侯王,都可加強呂家的勢力。因而,於情於理,都不能繼續作社稷之主了。可是,國不可一日無君,該由誰入主未央宮呢?

於是,一場主題為「該由誰作繼承人」的「內閣會議」開始了。有人推舉齊哀王劉襄,因為他是劉邦的長子長孫(漢孝惠帝是劉邦第二個兒子),而且,在這次剿滅諸呂的行動中,立了大功。結果,馬上招來一片反對之聲。原來,齊王的舅舅駟鈞是個出了名的暴徒,這些年呂氏專權,如果齊王當了皇帝,搞不好再上演一齣駟氏專政。

劉邦有八個兒子,經過呂雉一番折騰,碩果僅存兩枚——淮南王劉長年紀太小,而且他母親娘家的兇悍,又令人聯想呂氏家族的前車之鑑,最後,只剩下代王劉恆了。劉恆母親沒有甚麼家族勢力,這原本是他的弱項,誰曾想,此時卻成了他眾望所歸的一個重要理由。

如果魏豹沒有背棄與漢軍的盟約,魏豹不會命喪滎陽,薄羽蘇依然是魏王妃,而不會成為薄太后;如果呂雉不是滿腦子「羨慕、嫉妒、恨」,沒有殘殺戚夫人,惠帝劉盈不會英年早逝,劉恆不會有做天子的機會;如果劉恆母子不是淡泊名利的人,早被呂雉視為眼中釘而喪命;如果齊王、淮南王沒有強大的外戚背景,眾臣依然不會公推劉恆繼位……只要一個如果成為現實,歷史上就只有代王劉恆,而不會有漢孝文帝。可是,歷史大戲的劇本早已寫好,最後的結局早在神相許負的預料之中,此前種種不過是精彩章節的前戲而已。

上天的安排有時候很幽默,這個從未想過爭權的代王,就這樣戲劇性的被公推為下一任國家元首,又一次驗證了老子的名言——「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陳平、周勃派使者去迎接代王進京。這麼大的一個餡餅從天上掉下來,劉恆當然不能擅自做主,決定徵詢天意,於是請人占卜,卜得大橫吉兆,卜辭顯示:「大橫庚庚,余為天王,夏啟以光。」意思是劉恆會稱王,像夏啟一樣光耀祖先。劉恆才安心的帶著宋昌、張武等人一起奔赴長安。

到了代王在京城的府邸,群臣法理、義理、人情的說了一堆,總之,從各個角度闡述了劉恆繼位的必要性。劉恆開始坐在東邊的椅子上,推辭了三次,結果群臣跪求劉恆一定要繼位。劉恆閃到北邊的椅子上,又推辭了兩次,頗有幾分許由、巢父之風。最後陳平說:「我們眾大臣仔細的考慮過了,您最合適,各路諸侯和天下百姓也都認為您是最合適的人選,您就別推辭了。」

公元前180年,代王做了天子——後世稱頌的漢孝文帝。(待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