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慢性疼痛困擾著許多現代人,努力運動、醫療、按摩和復健,只能暫時緩解,無法根除疼痛的肇因。美國的身心動作教師和手療法治療師希茲曼,根據專業筋膜學與神經學、以及親身實證開發的MELT療法(筋膜治療),或許可以幫助您告別身體疼痛。

零疼痛的日子,這是多麼神奇美妙的感覺啊。諷刺的是,除非經歷過持續性的大小疼痛或不舒服,否則你很難真正體會到零疼痛這種感覺有多棒。我個人親身體驗過,所以了解這種長久疼痛的煎熬。

十幾年前,我身為國際的健身主持人和教練,處在事業的成功巔峰,健康似乎也處在最佳狀態。然而,後來右腳上的疼痛漸漸讓我衰弱無力。我擁有運動科學的碩士學位、多張健身證照、上過神經肌肉治療的進階訓練課程,並在紐約長老教會/威爾康乃爾醫學中心(New York-Presbyterian/Weill Cornell Medical Center)擔任過人體運動學的實習研究生。我以為自己了解一切和人體相關的知識,而且知道如何讓身體保持健康、強健和活力。但從任何人身上,我找不到紓解疼痛的方法和解答,連紐約的醫生也無能為力。

當時我才不過二十幾歲,健身生涯面臨威脅,生活質素也下降。我不斷問自己、同事和老師:

「這為何會發生呢?甚麼原因導致疼痛?我的身體是在棄我而去嗎?」

你之所以會痛是身體拚命要引起你的注意

為了理解並治好我的疼痛,在窮追探究之下引領我發現一個意想不到的解答:我的身體並非棄我而去,而是拚命要引起我的注意。一些對現在的我來說輕而易舉就能分辨出來的訊號,對那時的我而言根本還搞不清楚,而且就算當時我懂了那麼多的人體知識,可是這些知識對消除我的疼痛完全派不上用場。

最後,我找到治療疼痛的一些方法,不過這些方法無法合乎科學解釋。我必須知道是甚麼在我的身體創造正向的改變,因此探究疼痛真正起因之路持續進行。偶然發現的研究正好開始為我的問題帶來答案。我的問題得到答案,而這個答案是根據新的科學而來。這種感覺就好像有一顆蛋被我敲了好幾年,終於敲開了。這些發現與洞見為我的疼痛帶來解決方法,也改變我的事業生涯,並把我引向另一個全新、重要的問題:我這一生該如何才能活出一種健康、有活力,而且零疼痛的生活方式?

分享這個問題的答案成了我的人生目標。當我解決自己的疼痛後,感覺內心有一個聲音要我也幫助其他人擺脫疼痛。過去我是訓練人家把身體練到健美,後來我將自己的教學方向轉移到幫助人把身體的感覺調到更舒服。

我成了徒手治療師,這表示我會運用雙手和物理治療介入。我治療過不少的疼痛,而且這些疼痛幾乎會伴隨任何疾病、失調,以及所有叫得出病名的(也包括叫不出病名的)慢性病。來讓我治療的人也有因為歷經受傷、分娩或手術等劇烈衝擊的事件後,身體尚未完全痊癒。這種疼痛型態的人數多到我甚至數不清了。

不論年齡、體型、活動程度、財力、壓力程度、職業、環境條件或症狀,來找我治療的人全都有疼痛問題。令我驚訝的是,我發現的疼痛解決法,方式很簡單,竟然也能為他們的整體健康帶來正面的效益。不管他們過去的狀況為何,身體會開始尋找自我療癒的途徑。他們可以重新做自己喜愛從事的活動,不必因為疼痛而就此終止。我這份工作最值得的回報之一就是:幫助人回到生活的正軌。

活出你該擁有的零疼痛人生,它的秘密在於解決你疼痛的真正起因。

我認為,身體開始疼痛的真正原因是關鍵,其重要性遠遠大於你感覺到的症狀,或是疼痛已經持續的時間。了解疼痛的真正原因會大幅影響你解決自己症狀的能力。掌握這項知識,加上專門的軟滾筒、小球和一點點時間,就能帶你通往零疼痛生活的道路。

「正常」的不舒服可能是慢性疼痛的前兆

回顧過去,很容易就讓我想起幾件曾經引發我急性疼痛(acute pain)的事件。

和祖母做天使蛋糕時,我燙到手,這是我頭一次經歷到這種會讓人慘叫的疼痛。而這種經歷是沒完沒了,比如被鐵鎚敲到手、鼻子撞到一扇落地窗、從樹上掉下來扭傷腳踝。還有一次是在十八歲的時候,開車為了閃避一隻鹿,方向盤一轉就撞向一棵樹。我的車全毀,頭部受傷還不輕,應該可以說明我當時有多痛吧。我的手指和腳趾經歷過的受傷次數不計其數,運動的傷害更是多到我數不清了。最近,我又不小心踢到茶几的桌腳,傷到腳趾頭。各位肯定也遇過和我類似的事件,那個當下一定都好希望時光能倒流。

引發急性疼痛的原因很簡單。只要一次的事件或外傷產生嚴重的傷害,就會伴隨強烈、有時是極度痛苦、令人無法呼吸的疼痛。人的神經系統利用疼痛引起你的注意,為的是避免進一步的傷害。

嚴重受傷的當下,你應該立即打電話給醫師或到急診室。嚴重受傷處理之後,疼痛感通常會逐漸降低,然後成為較細微的訊息,提醒你必須對受傷區域做保護和休養。受傷痊癒的理想狀況是身體恢復健康,不再需要疼痛的訊號了。不過,嚴重外傷帶來的疼痛,如果無法透過身體自癒過程完全消除時,它就會變成慢性疼痛(chronic pain)。

慢性疼痛的前兆

大家似乎最普遍卻難解的不舒服就是慢性疼痛。在疼痛轉變成慢性疼痛之前,它最開始通常會被大部份的人形容為「正常」的日常不舒服。你或許偶爾會感覺身體僵硬、痠痛、抽痛、沉滯、觸痛和緊繃。不過這些感覺變成長年的日常不舒服的時候,你會明白這種疼痛擺脫不掉了。慢性疼痛自此跟著你。

雖然我的第一個慢性疼痛在腳,但早在這之前我就已經感受到許多不舒服了。膝蓋僵硬、肩膀緊繃、手抽筋、下背痛,這些我早見怪不怪。我以為這些天天會發生的身體困擾不過是「健身」的一部份。我認同「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no pain, no gain)這句話的寓意,相信如果我沒感覺到一點不舒服,就是還不夠努力。如今回想起來,我當初真的浪費太多力氣在忽視或應付自己的疼痛。

過去視為正常的不舒服,現在我會把它當成是「疼痛前症狀」(prepain symptoms)。最近你也有以下任何疼痛前症狀嗎?

今天起床時,身體覺得僵硬?

離開座位或運動後會覺得疼痛?

要爬一段樓梯時會不會讓你很想改搭電梯?

有沒有發現自己會去調整、伸展、拍打或搓揉脖子或背部,試圖做放鬆?

你的手腳會不會感覺僵硬或腫脹?

身體的許多部位會有一些說不上來的疼痛或僵硬?

以上只是一些常見的疼痛前症狀。每一個到我這裏治療慢性疼痛的人,也都曾有過一個以上的其它疼痛前症狀。你是否也有過以下的經歷,而且狀況每次都超過一個星期:

很難入睡或淺眠?

不管吃甚麼食物都會脹氣或消化不良?

到了下午就會精疲力盡,或是有輕微的頭痛?

才中午就覺得體力不支了?

起床時會焦慮或喜怒無常?

覺得自己浮腫,或者必須和體重奮戰?

很多人認為這些症狀是正常的。但是,當輕微的症狀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定期出現,或者疼痛前症狀從一個演變成三個,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接下來又該怎麼辦呢?

感覺僵硬和疼痛、有睡眠困擾、連續幾個星期或幾個月覺得身體浮腫,或者有超過一項上述的疼痛前症狀,你的身體或許是生病了。因此重要的是去看醫師、做檢查,評估這些毫無起色的症狀是否由潛在的疾病引起。一旦排除疾病因素,對於這些毫無起色的症狀,標準的醫學治療方式通常是用藥,可是潛在的原因並沒找出來或處理。單靠這種方式,慢性疼痛幾乎百分之百無法避免,而且疼痛的藥物治療或疼痛的「管理」解決方法只能減輕疼痛的症狀,而這樣的方式就是醫學治療僅有的選項。

突如其來的慢性疼痛

大部份人以為,始於劇烈且顯而易見事件的任何疼痛才叫「急性疼痛」。然而,我的實際治療經驗中,聽過不少突發急性疼痛的案例故事都不是由嚴重傷害造成的。在陳述狀況時,客戶都會回想起疼痛發生於何時,以及當時自己正在做甚麼。但他們當時正在做的事壓根兒很難讓人聯想到這種強度也會引發突如其來的疼痛,像是:綁鞋帶、伸手進車裏拿採買的食物、起床、做一個已經做過不下上百次的運動或瑜伽姿勢、爬樓梯、腳踩出浴缸、從座位起身、彎腰撿一枝鉛筆,然後就突然感到一陣痛讓人當場快休克了。這時他們就會打電話給我說:「蘇,救命啊!我不知道做了甚麼,反正我的頭(脖子、手臂、背、膝蓋、腳)幾乎動彈不得。我好痛啊,不知道該怎麼辦!」

雖然這些疼痛來得突然,但我不認為這類例子裏的疼痛屬於急性疼痛。依我之見,這類型的疼痛是屬於慢性疼痛,它已經在暗地裏潛伏、慢慢擴大,等待爆發。我稱它為「突發的慢性疼痛」(sudden chronic pain),它比急性疼痛更常見。突發的慢性疼痛與急性疼痛最關鍵的區別在於,突發的慢性疼痛幾乎百分之百會完全形成慢性疼痛,這種疼痛要麼來了就消失,要麼就是來了之後便一直存在。比較棘手難辨的是,急性疼痛和突發的慢性疼痛兩者痛起來的程度相當。撿一枝鉛筆、爬樓梯和起床都不是很劇烈的外來傷害事件,而這些稀鬆平常的事不過是壓垮你身體的最後一根稻草。

慢性疼痛的元兇──重複的動作和姿勢

慢性大小疼痛不管是突發或是來得緩慢,疼痛的源頭都是相同的──重複,而並非許多人認為的老化或肌肉緊繃。別搞錯我的意思,重複練習是人生中正常且有益的部份,並非你可以或應該試圖排除的事。你不需要去想該如何排除自己的重複習慣,因為在生活中加入MELT療法,就可以幫忙抵消重複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結締組織──人體結構的穩固支撐

在人體的組成要素中,提供支撐並維持穩定的是「結締組織」,學理上有名的就是「筋膜」(fascia)。結締組織包圍與支撐人體各個部位,包括肌肉、骨頭、神經和器官。它是一張3D的立體網,毫無間隙地連接從頭到腳、皮膚到骨頭的一切組織或結構。人體內要說連接的組織莫過於結締組織了,它分佈在整個人體。結締組織會製造彈性的結構框架,劃分、區隔和連接人體的一切。總之,結締組織其實是一個系統,提供全身一個無間隙的連結接續。

更令人驚訝的是,有研究證實結締組織系統很聰明,而且適應性強。了解並確定這個強大系統能為身體帶來多少功能,人類此時才踏進初始階段。從過去在學校所學,我學到的是眾人以為的觀點:結締組織是人體內被動的填充物質。結締組織長久以來被認為它的工作只有一個,那就是被動保護它包覆的重要結構,功能就和緩衝乖乖粒(Styrofoam peanuts)一樣。但結締組織系統(不是很多人以為的肌肉和骨頭)才是提供身體結構上的穩固支撐。這個組織不斷變形,並配合你的一舉一動和姿勢去支撐關節、骨頭和器官。而結締組織在擁有足夠液體量之下才能盡到它的任務。

疼痛是結締組織脫水引起的!

日常生活中的重複動作和姿勢,導致結締組識因為過度的緊縮、牽拉和摩擦而流失水份。脫水讓結締組織的支撐、反應和適應變差,就會造成肌肉勞損、關節壓力,以及做任何肢體動作或姿勢(不管重複與否)過程中所必要的傳輸溝通中斷。然而,這不單是喝水補充這麼簡單,而是讓液體在組織中活動。結締組織脫水是身體勞損和疼痛背後的原因,也是疼痛前症狀的催化劑。

這一點似乎很古怪,但對身體來說,動和不動都會逐漸流失水份。如果你每次在書桌前一坐就是幾小時,你的整個身體重量集中壓力在臂部和大腿,也讓這兩個部位的水份流失;同時在這種姿勢用力牽拉下,從頭部到尾骨的組織也會漸漸脫水。如果換成是一直練馬拉松,你重複集中在跑步的動作也會導致關節的摩擦,並用力牽拉結締組織的肌腱、韌帶和筋膜線。造成脫水的原因或許不同,但以上兩種狀態之下,結締組織都會失去賦予它生命力的液體;重要的是:人生也會逐漸乾涸。

擺脫身體疼痛,從結締組織補水做起

這裏要說的不是壞事,反倒是好事。我必須和你分享的最棒新資訊就是,結締組織本身「可以治療」,而且「非常容易辦到」。新的研究發現這個組織並非過去大家想的那樣被動;在我們的健康和整體福祉中,它扮演積極活躍的角色。零疼痛過日子所缺的環節就在於:消除重複動作和姿勢的負面影響,方法就是治療你的結締組織。

我要教你透過MELT療法,如何輕易讓結締組織回復為流動狀態。無論你的疼痛屬於緩慢的疼痛、突發的慢性疼痛或急性疼痛,擺脫的方式都一樣,而且出奇的簡單。我要教你一天只花10分鐘的時間,就可以維持結締組織的水份和健康狀態。

──摘自《風靡全美的MELT零疼痛自療法》臉譜出版社提供◇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