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歡莊子的〈逍遙遊〉,可是卻不甚了解它的意涵,甚至學不到位,最後變成了西方的嬉皮,無所事事,放蕩閒晃,然後誤以為那就是逍遙。其實逍遙本身並非如此簡單,反而是需要歷練非常人的能耐,才能真切地體會逍遙義。

在〈逍遙遊〉一文中,莊子首先就寫到「鯤化為鵬」,鯤是小魚,卻變化成一隻大鵬鳥,其間的過程就要經歷鯤的死與鵬的生,於是經歷了重生的歷程,才能讓原本小的力量變化成大的能耐。

記得10幾年前,我從職場敗退下來,返鄉調養,當時生活的力道非常渺小,剛好與我同住年邁的父親又生病,於是我就必須擔起照顧他的責任,這讓我承受到非常大的壓力。在那2、3年間,有幾次承擔不了而想放棄,但最後還是咬著牙硬撐過來。後來父親過世了,而我也發現自己的肩膀無形中厚實了,有能力去面對更豐厚的未來。

〈逍遙遊〉寫「鯤化為鵬」之後,大鵬鳥藉著6月的大風這個勢而起飛,它高飛是要做甚麼呢?原來它要飛往南冥,那是它理想的所在。

莊子生長在戰國時期,著名的九流十家都是對當時社會亂象針砭,並且提出改革的方針,希望國家能夠強大,社會能夠安和樂利,這是他們的理想。

而莊子也是如此,他提出有能力的大鵬鳥也是有這樣的理想、也是有這樣的承擔,而這種理想與承擔的過程,才是能達到這種逍遙的狀態。

厚實能力可以操之在己,也就是我們可以讓自己原本是小鯤的能力變成大鵬的能耐,至於大鵬鳥與否高飛,則需要外在的條件(勢),能夠乘勢而起,則在高高的位置上,視野自然不同,能夠看得更遠,看得更清晰,於是理想也由此而生,也由此而彰顯出來。

原來,整個逍遙義乃是一種生命淬鍊的意涵,難怪有人說,莊子是苦悶的逍遙。其實從另一方面來看,生命也是需要經歷苦難,才能深切體會平淡的滋味;也是需要經過重生,才會珍惜生命的可貴;也是需要承受苦悶,才能擁有能耐去悠遊世間。◇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