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市中共肺炎(俗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失控,確診病例持續攀升。1月23日凌晨2點,武漢市發佈通告,將於早上10時封城,目前大批民眾趕在10時死線前逃出危城。

1月23日,武漢市中共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佈通告稱,自2020年1月23日10時起,武漢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營運;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

武漢除了升級「封城」舉措,還下令在全市公共場合市民必須戴口罩,違者查辦。

因為是在凌晨發佈此消息的,當地市民只能在八個小時內離開武漢。當地開始爆發逃亡潮,大批民眾湧往高鐵站、汽車站,出城公路也大排車龍,趕在10時死線之前逃出去。

大陸獨立作家思文在推特發帖說,「感謝上帝,飛機馬上起飛,在封城前逃離武漢,一夜驚魂,帶著外婆和岳父母,經歷從所未有的緊張,遠勝前年海祭時逃難,天祐武漢城中的親人朋友!政腐,深夜發佈封城消息,無恥,混蛋,去死!」

「只要能出武漢就行,買到去哪裏的火車票都行。」多名等待購票的人告訴財新網記者。

一位劉姓男子在武漢工作多年,他原計劃1月23日下午回京山老家過年。「昨晚早睡了,但心裏總不踏實,半夜突然醒來,恰好看到封城令,立即作出決定提前回家。再不走就走不了。」他說,回家和親人待在一起是最重要的。

從北京來的一位張姓男子表示,他是1月20日上午從北京坐高鐵到武漢來探望朋友,本來打算在武漢多玩幾天,訂了一周的賓館。當天晚上在賓館看到鍾南山等專家在電視上接受採訪,披露中共肺炎已經出現人傳人和醫務人員感染,突然覺得氣氛緊張起來。

「我覺得有點不對勁,到武漢兩天,朋友沒見著,哪都沒去,就在賓館看電視和刷手機信息。」張先生說,他今天凌晨兩點看到武漢封城令,立即五分鐘之內收拾好行李,就急匆匆往漢口火車站來,「我就是一個遊客,我不能困在武漢,必須連夜出去」。

《蘋果日報》報道,湧往武漢高鐵站「走難」的民眾越來越多,個個神色慌張,很多都是拖著行李箱,似是遠行般,當中以年輕人及中年人居多。由於打印高鐵票的自動售票機全部顯示「維修」,大批民眾塞爆售票處購買車票或詢查改車票日期,現場出現一陣混亂。另有網民拍到,出城公路出現長長車龍。

家住南京的武漢籍老婦稱:「當時我都睡覺了,女兒打電話來告訴我這個消息(封城),衣服都沒時間收拾就出門,我就馬上坐車到高鐵站。」她也抱怨地表示:「我在南京住了多年,今年回武漢過年,屁股都沒坐暖了就要走。」

家鄉在甘肅隴南的女生說:「還好當時還沒睡覺,看到新聞的推送,於是馬上叫滴滴車到高鐵站來。本來可以上網買票,但是網上已經買不了,加上在站內買票,心裏踏實。」她只想儘快離開武漢,打算先坐高鐵去鄭州,再往家鄉出發。

一名的士司機表示,有去機場的女乘客發現航班已經取消,於是乘車到一百多公里外的潛江市。「我當然不去了,去了回不來怎麼辦?」對於政府煞有介事地封城,他直言「也不用甚麼觀察了,即使跟我一樣的老百姓,也覺得裏面有問題。很不尋常。」

有網民在推特發帖說:「武漢封城,幾乎可以肯定,武漢政府對中共肺炎已經失去了控制,根本原因就是武漢市政府甚至湖北省政府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內隱瞞真相!這些狗官視天下人性命如鴻毛,欺上瞞下,錯過了封閉病源的最佳時機,造成現在武漢疫病防控崩潰,全國陸續出現感染者。CCP開始末路狂奔! 」

有陸媒記者走訪了市內的天河國際機場,發現自凌晨4時開始,到達機場出境大堂的車輛及民眾逐漸增多;到了上午,幾乎所有航空公司櫃位擠滿了辦理登機手續的民眾,更出現百米長的人龍。

《新京報》報道,住在江漢區的李麗和丈夫還在睡夢中,被身在廣州兒子的一通電話叫醒,「他說武漢馬上要封城,讓我們馬上起床去機場。」原本兩人搭乘23日下午的航班,現在兒子給他們重新訂了兩張上午9點的機票。

一名武漢本地的女性乘客說,她看到新聞後,立刻趕往了機場,想將原定11點飛往北京的航班改簽至10點前的任意航班,沒想到票已售空。「只要能離開這裏,隨便買哪裏的票都行。」

此外,中共鐵路部門決定:自1月21日起至1月24日24:00止,在車站、12306網站等各渠道,已購買武漢出發或到達的各次列車火車票的旅客,自願改變出行需退票的,鐵路部門均不收取退票手續費,購買乘意險的一同辦理。同時,長三角鐵路實行24小時防疫值班,車站列車均配備測溫設備。

截至1月22日24時,中共國家衛健委收到國內25個省(區、市)累計報告中共肺炎確診病例571例,其中重症95例,死亡17例(均來自湖北省)。

多名當地重要醫院的醫生告訴財新記者,他們估計此次疫情的感染者人數最終有可能超過6000人。#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