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債務上限的攻防總算塵埃落定,股市上漲,恐慌指數VIX也因此跌到15以下,那是疫情以來最低的水準。但是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美國非農就業人數比預期的多出接近一倍,加大了市場對聯儲在未來兩個月加息的擔憂,資金強化加息預期,美國短期國債受壓,3月期國債利率上升到5.39%,創下2000年以來的新高。十年期國債對三個月國債的利差高達169個百分點,這是四十年前沃爾克時代以來聞所未聞的,如此大的利率倒掛,意味著市場深信經濟衰退不可避免。
歐洲通貨膨脹大幅下滑,西班牙更一步下降到2.9%。中國製造業PMI連續第二個月停留在榮枯線之下。聯儲董事、被提名接任聯儲副主席的傑斐遜高調宣稱,聯儲暫停加息可以給政策制定者時間來評估經濟形勢和政策效果。石油和大宗商品上揚,黃金白銀微漲,美元指數稍跌。
美國五月非農就業人數達到339K,這是今年以來第二高的,比起前兩個月的數值就大幅反彈,連續第十四個月就業數字超出市場預期。此數字再次證實聯儲過去十五個月的強勢加息,對遏制經濟過熱效果有限。
聊以自慰的是,時薪同比上漲了4.3%,比前期繼續回落。時薪回落在方向上與央行希望見到的相吻合,只是數值上距離央行的期待值尚有相當的距離。經濟學家一般認為,工資增長需要控制在3.5%以下,工資物價的攀比上漲才能被打破,通貨膨脹才有可能回落到2%的政策目標。
聯儲的傑斐遜高調喊話後,市場中不少人將加息的時間點由六月轉為七月,認為聯儲可能需要多觀察一個月再決定下一步動作。期貨市場價格顯示,目前市場認為有31%的概率六月加息一碼,51%的概率七月加息一碼,而一個星期前,市場認定69%的概率六月加息,36%的概率七月加息。
筆者維持FOMC六月十四日再加息25點的預測,七月是否加息取決於到時候的資料和經濟形勢。聯儲有足夠的意願暫停加息,來觀察連續大碼加息後的效果。而且銀行形勢暫時穩定,給了聯儲不急於行動的底氣。然而,最近的經濟資料的確比較難堪,聯儲迫不得已要通過加息來表達以下立場,或六月或七月可能再次加息,筆者認為六月出手的可能性更高。
歐洲五月份CPI通脹大幅回落,西班牙更到了2.9%,距離2%的通脹目標不遠了。德國五月份CPI回落到6.3%,比起去年10月高峰期差不多減半。法國和意大利的通脹回落也不錯,許多國家一年多來首次出現了CPI的環比下降。應該說歐元區通脹前景出現了出乎意料回落,為未來的增長強勁和利率政策調整打開了大門。
歐元區物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能源價格的暴跌。去年三月俄烏衝突爆發後,石油和天然氣價格飆升,帶動起物價的全面上漲。今年以來,石油價格下跌了9%,天然氣價格下跌了47%,能源從強烈上漲因素變成了強烈下跌因素。不過食品價格還在上漲,服務業價格還在上漲。
歐洲和美國一樣,製造業景氣低迷,服務業景氣高昂,這在製造業和服務業PMI的分道揚鑣看得很清楚。在歐洲,遊客爆滿、餐廳爆滿,完全看不到衰退的跡象。與美國不同的是,歐洲的就業市場沒有出現明顯的供不應求,所以漲工資不像美國那麼誇張,對服務業物價的拉動也小很多。不過,員工因為生活成本上升而要求漲工資的情況很常見,工潮此起彼伏。歐洲也出現了惰性通脹,也出現了工資-物價的相互攀升,只是壓力比美國小很多。
目前歐洲央行以比較強硬的態度繼續圍剿通脹。用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的話,就是「我們還有任務要完成」,政策目標不會改變。歐洲央行在六月和七月會議上,預計會各加25點,九月會議則到時候根據最新資料作決定。
在歐洲幾個大國中,只有德國進入了經濟衰退,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都可以避免技術性衰退。德國落後於其它大國,一是因為德國受到能源危機的打擊最大,一是因為德國製造業很強、旅遊業相對偏弱。
本周焦點有兩個,1)日本第一季度GDP增長,預計環比2%,日本經濟大爆發。2)中國五月CPI和PPI,對判斷通縮壓力很重要。歐洲的PMI數據也值得留意。
本欄所闡述的是作者對經濟、政策與市場的理解、認識,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