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淺眠難入睡,或是才入睡深夜就驚醒,這些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發的問題。京禾中醫診所院長陳俊如醫師在《健康1+1》節目中介紹如何通過穴位按摩調節自律神經,以及適合日常食療的中醫古方和花草茶。
自律神經系統是周邊神經系統的一部份,負責調節心率、血壓、呼吸等非自主的生理活動。自律神經包括交感神經系統與非交感神經系統,當人興奮、緊張時,交感神經會活躍,讓血壓、心率增加,胃腸蠕動停止;當人放鬆和休息時,副交感神經會活躍,血壓和心率減慢,胃腸蠕動重啟。兩者保持平衡,才會讓人在該活動時活動,該休息時休息,維持身體的正常功能。
一旦自律神經出現問題,就會引發從頭到腳的各類症狀,除了失眠和早醒,還有心慌、心悸、胸悶、喘不過氣、頭暈、耳鳴等。很多常見的胃腸消化系統問題,如胃食道逆流,以及骨骼肌肉問題,如手麻腳麻,也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表現。
性格影響自律神經
那麼哪些人容易出現自律神經失調呢?陳俊如說,性格決定人生,也會決定身體健康狀態,性格上求好心切、比較負責任或是壓力較大的人,較容易出現睡眠不好或腸胃消化不良。在中醫的診斷上看,這類型人通常容易出現「肝鬱氣滯」體質。
中醫將人體內的能量稱為「氣」,氣在人體內循環流動,推動血液運行,並維持人體各種生理機能。如果氣受到阻礙,就會產生疾病。肝臟負責氣的運行,但肝臟對情緒很敏感,在情緒壓力大的時候,肝臟能量會受阻,人體能量運行也不通暢。
陳俊如說,肝鬱氣滯的體質,久而久之會發展為氣滯血淤體質。血液循環與氣的循環有關,如果氣不順暢,會讓血液循環也不好,就是所謂「血淤」。例如,一些女性高階主管容易出現子宮肌瘤,就是氣滯血淤的症狀表現。初期是壓力大引發睡眠障礙、月經失調,久而久之就出現了腫瘤。
陳俊如表示,通常都是先有心理壓力,才會釀成自律神經失調,兩者關係是密不可分的。當面臨一個重大壓力時,交感神經會緊繃,如果壓力一直持續,就會造成交感神經一直亢奮,副交感神經無法平衡的情況,久之就產生自律神經失調。
按摩穴位調節自律神經
中醫治療自律神經失調,是從疏肝理氣入手。中醫認為經絡是人體能量——氣運行的通道,通過針刺、艾灸或按摩刺激經絡上有特殊作用的「穴位」,可以讓能量運行更加通暢。
自律神經的分布是從大腦到脊椎,沿著脊椎兩側蔓延,並連結、管理五臟六腑。而脊椎兩側分布著「俞穴」,當這些穴位適當放鬆時,就可以調節自律神經的狀態。
另外,可以從頭頂的百會穴(Du20)、前臂上的內關穴(PC6)下手。當人感到壓力時,不只肩膀肌肉僵硬,連頭、頭皮都會跟著緊繃,此時可以按摩百會穴。而內關穴是可以調節氣血的穴道,經常按摩有讓心情平靜的作用。
頸部喉結兩側的人迎穴(ST9)及氣舍穴(ST11)也有調節自律神經的作用。不過,這兩個穴位附近有重要的組織器官,不宜自行按摩,應由專業醫師操作。
兩道藥膳穩定情緒 改善失眠
在中藥方面,常用於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的方劑有加味逍遙散和小柴胡湯。近年來,現代醫學也關注這些傳統方劑的作用。香港大學的研究指,初步臨床實驗發現,這些常用中藥方劑有效改善抑鬱,而且副作用較少。
對於日常保健,陳俊如推薦兩款美味藥膳。兩方均來源於醫聖張仲景的《金匱要略》,至今已有超過1,800年歷史了。
1、甘麥大棗湯
食材:甘草10克、麥芽10克、紅棗(或黑棗)5枚
做法:將中藥材洗乾淨,加水600c.c,煮約20分鐘即可。
陳俊如說,古人用這個方子治療憂鬱、焦慮。臨床發現,很多容易半夜醒來的人服用後症狀也有改善。這三味藥材都有甜味,很適合代替飲料。用量不需拘泥,大概抓一把來煮就可以。
發表在《民族藥理學雜誌》(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上的研究發現,甘麥大棗湯有改善抑鬱的潛力,而且幾乎沒有副作用。抑鬱症患者在服用抗抑鬱藥物的同時吃甘麥大棗湯不僅療效較佳,更可以減輕抗抑鬱藥的副作用。
2、百合地黃粥
食材:新鮮百合一枚、生地黃30g、白米120g
做法:新鮮百合洗淨,將鱗莖一瓣一瓣分開,生地黃用清水沖乾淨。白米加水與新鮮百合及生地黃共煮,煮成粥即可食用。
百合地黃主治情緒病,以及因情緒不穩引發的慢性發炎問題。2019年發表在《生物醫學與藥物療法》(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上的研究顯示,此方有顯著的抗抑鬱功效,發揮作用的機理包括作用於下視丘-垂體-腎上腺軸(HPA軸)以調理神經內分泌系統,調節神經遞質活性等。科研人員目前已從百合、地黃中提取了160種植物化學成份,不過,它們發揮作用的機理以及多種活性成份之間的協同作用仍然有待進一步研究。
陳俊如說,百合和地黃既是藥材也是食品,尤其是百合脆脆甜甜,用來煮粥十分美味。生地黃不需使用太多,如果加多會讓粥的顏色變黑。
另外,有研究認為,甘麥大棗湯、百合地黃湯有助改善COVID-19康復者的心理問題。
常喝玫瑰花茶改善氣血循環
有些自律神經失調患者喜歡喝茶,這對他們是否有益呢?陳俊如認為,綠茶富含抗氧化劑,具有保健作用,但含有兒茶素及咖啡因,有可能影響睡眠品質。她建議有失眠問題的人士喝菊花茶和玫瑰花茶。
玫瑰可以理氣、活血,即促進體內的能量運行和血液循環。對於氣滯血淤體質的女性,常常月經排不乾淨,適量飲用玫瑰花茶會有幫助。玫瑰花茶可以添加薄荷葉或佛手花,都有疏肝解鬱的作用,也會令味道更加豐富。
在選購玫瑰花方面,為了避免農藥殘留,可以選擇有機認證品牌。至於玫瑰花的品種沒有特別要求,以當地盛產的玫瑰花為好。
有助睡眠的4個習慣
為了避免自律神經失調,除了飲食方面,陳俊如指出,更重要的是養成這些有助睡眠的習慣:
1、午後不要喝咖啡、茶。
2、睡前不要滑手機,或閱讀令人緊張的訊息。
3、再忙都挑一本睡前書,幫助轉移注意力,換個大腦的工作模式,會覺得心情比較輕鬆。
4、運動。
想活得越健康,就越需要活動。老年人應養成運動習慣,上班族每天也應該空出半小時活動一下,建議以快走代替乘車。運動最好在戶外,看看花草和動物,可以改善心情。
陳俊如說,服用安眠藥會有一定成癮性,如果偶爾服用無妨,但是連續服用一段時間就會不容易戒斷。而且,靠藥物而非「大腦關機」來睡覺,睡眠品質也不會好。相反,中藥是通過調節人體平衡發揮作用,不會有成癮性和依賴性。
以上提到的草藥中的一些可能聽起來很陌生,但很多都可以在保健食品店、亞洲雜貨店買到。藥茶僅用於日常保健,針對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及病症,請同專業醫師諮詢具體治療方案。@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