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本港都市病之一,全港約有28至30%成人患上此病,比例還不斷增加,部份患者會出現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嚴重者會導致肝硬化和肝衰竭,目前仍未有藥物可治療。浸大最新研究發現,在人體腸道產生的膽汁酸「豬去氧膽酸」(HDCA)可減少肝臟脂肪積聚和發炎,具很大治療潛力。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慢性肝病的主要成因之一,其特點是肝細胞中有過多脂肪積聚,而且並非由攝取酒精所引起。一項2022年的綜合分析估計,有32%的成年人受非酒精性脂肪肝影響。一些患者會出現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其特徵是肝臟發炎,或會發展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目前巿面上尚沒有獲准出售的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藥物。
由於非酒精脂肪肝一般與其它代謝性疾病併發,包括二型糖尿病,故團隊着手研究豬膽酸能否有助調控脂肪肝,經分析178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73名健康人士的樣本後,發現患者的豬膽酸中HDCA水平,在整體膽汁酸中僅佔0.5%,顯著低於健康人士的2%,代表非酒精性脂肪肝與HDCA呈負相關關係。團隊透過小鼠模型實驗發現,HDCA能顯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症狀,以及二型糖尿病和胰島素耐受性等風險因素。研究結果已於著名科學《Cell Metabolism》發表。
浸大中醫藥學院署理院長兼中醫系統生物學講座教授賈偉表示,《本草綱目》提到豬膽可「消渴」(即醫治二型糖尿病),研究顯示豬膽酸愈多,血糖和胰島素指標愈低,有助治療糖尿病。賈偉解釋,HDCA會透過兩條途徑減少肝臟脂質堆積,首先通過抑制腸道FXR受體,激活肝臟膽汁酸替代合成酶產生,加快膽固醇代謝。他稱HDCA可同時降脂、降糖和抗炎,毒性亦低,形容具作為藥物的優勢。
團隊又發現HDCA能改善腸道菌群結構,生產大量狄氏副擬捍菌(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令其產生代謝物γ亞麻酸激發肝臟PPARα,並增加肝臟膽汁酸替代合成酶,促進肝臟膽固醇和甘油三脂分解的代謝。
賈偉提到,團隊已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進行臨床試驗,亦擬於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進行同類試驗,以評估HDCA藥物的安全性和療效。他預料HDCA藥物需至少5年始能推出市場,屆時料以藥丸或膠囊模式推出,患者需口服3至6個月,但定價應不會太貴,因HDCA可由豬膽中大量提取,合成難度不大。@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