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和央行之間的又一場對決,擺開了陣勢。美歐通脹數位迅速回落,令交易員將大西洋兩岸的減息時間預期大幅提前。芝加哥期貨市場利率價格隱含著,聯儲在三月份減息的概率大幅上升,而聯儲主席鮑威爾則出來喊話,警告減息選項仍不在選項範圍內。
在增加風險權重的市場主題下,EPFR資料顯示170億美元在11月湧入企業債市場,這是三年來最瘋狂的資金流入,垃圾債指數Ice BofA Index一個月內從9.5%降至8.5%,顯示債市的風險興趣超強。同時,全球股市MSCI世界指數在11月漲9%,也是三年來最強勁的單月表現。
OPEC+會議決定再減產100萬桶,但是市場對此反應並不強烈,上周布蘭特期貨跌2%。金價突破阻力位,站上2072點歷史新高。美元指數DXY停留在103附近,但中間有不少起伏。資料方面,美國十月PCE環比上升為零,核心PCE0.2%,個人消費支出和PMI均低過預期。歐元區11月通脹快報2.4%,逼近央行設定的政策目標。中國財新PMI11月重回擴張。
華爾街對聯儲減息的預期迅速升溫,最新的利率期貨價格顯示市場認為有三分之二的概率,FOMC會在明年三月減息。如此明目張膽地與聯儲作對,在今年下半年已經十分罕見。聯儲主席鮑威爾利用星期五的演講作出了強力反駁,「現在就結論或揣測我們已經(對經濟)有了足夠多的抑制為時尚早」。他不排除進一步加息,並繼續暗示維持高利率政策不變。
鮑威爾演講後,兩年期國債收益率居然下挫了14點至五個月來的新低。市場公然挑戰聯儲的說法!這不是華爾街第一次挑戰貨幣當局,也不會是最後一次。2021年下半年市場認為聯儲對通脹的判斷有誤,對峙中市場取得勝利,不過2022年市場下跌之慘烈,令大多數人成為輸家。2023年上半年市場賭聯儲很快減息,結果完敗。被稱為「聯儲內線」的華爾街日報首席經濟記者Nick Timiraos,在X上稱「聯儲相信加息已經結束,但不要指望他們白紙黑字寫出來」。他認為聯儲官員感覺不需要進一步加息來抑制通脹,但目前的樂觀形勢下仍不足以令他們宣布加息周期已經終結,更不用說減息。他預言12月會議將連續第三次維持政策利率不變,對外口徑則強調未來更可能加息而不是減息。
筆者認同他的講法。在最近兩個月,美國經濟出現了整體放緩的勢頭,消費者對價格更敏感,支出有所收緊,但現金流健康;就業市場需求下降,不過供應依然偏緊;消費信貸平穩,拖欠率略有上升。製造業活動憂喜參半,PMI前景疲弱;商業地產繼續走軟,辦公樓空置率高企,二手房銷售跌到歷史新低。物價上漲趨向溫和,不過服務業通脹持續,漲價勢頭會延續到明年。
這是經濟軟著陸的節奏。其實如果扣除住房部份,美國的核心通脹已經回落到2%的政策目標區,聯儲失去了進一步加息的動力。但是經濟和就業市場卻又沒有甚麼急速下降的徵兆,加上這兩年物價曾經有過兩次反覆(鮑威爾稱之為head fakes),貨幣當局生怕再次誤判,所以靜觀其變、維持利率政策的雙向靈活性,目前符合聯儲政策口味。筆者依然認為,經濟衰退風險不大,增長回落不至於逼迫利率下行。留意利率持續高企對金融部門的傷害,這也許是政策轉向的催化劑。
歐元區11月CPI通脹為2.4%,vs最高峰時候10.6%。連續兩個月的能源價格暴跌,乃是拉動物價水準急速下挫的主要動力,食品價格回穩也是一個因素。這激發起市場對減息的期待,德國兩年期國債收益率一星期降了30點,甚至超過美國同類標的。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則潑冷水,認為目前不是慶祝勝利的時候,指出工資上漲很強勁,「成為通貨膨脹的主要源頭。」
歐洲與美國的不同,在於沒有就業市場供不應求,沒有消費市場的熱情洋溢。在第三季度,法國經濟增長0.1%,西班牙0.3%,但德國萎縮0.1%,意大利沒有增長。綜合PMI已經連續六個月落在榮枯線之下,不僅製造業而且服務業也前景黯淡,歐洲進入經濟衰退的機會很高。
儘管推出了8000億歐元的刺激措施,歐洲經濟卻仍處在萎靡狀態,全球競爭力更每況愈下。歐洲委員會11月中再次下調今年的增長預測。作為歐洲領頭羊的德國經濟尤為疲弱,外需贏弱、成本上升、就業不景、加息猛烈,成為壓在德國經濟身上的四座大山。聯邦憲法法院日前攔截600億歐元轉移資金方案,讓「等米下鍋」的朔爾茨政府驟然陷入預算危機。
法院踩預算煞車的表面原因,是制止朔爾茨政府將對付新冠疫情的特別預算用於綠色和經濟投資,更深層次的是,制約系統已經啟動防止行政當局繼續亂花錢,均衡財政再次出現在政府的提示器上。幾乎在同一時間,歐盟財政部長開始討論恢復「財政赤字不超過GDP3%、公共債務不超過GDP60%」的財政紀律。究竟何時開始恢復紀律尚不得而知,但是歐盟國家無度花錢的日子即將結束。
財政緊縮對於已經處在衰退邊緣的歐洲經濟,不啻雪上加霜。歐洲經濟不同於美國,歐洲央行也不應該沉溺於和美國聯儲的政策配對遊戲中。
本周焦點是美國十一月就業資料,分析員的預測中位數是150K。中國的出口資料和日本的東京CPI也值得留意。本欄所闡述的是作者對經濟、政策與市場的理解、認識,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