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案件今日(21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暫代高等法院)進行80日審訊。控方繼續播放黎智英的訪問片段,當中涉及黎提到國際力量支持可救香港。又應辯方要求,傳召社交媒體專家證人港大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鄒錦沛作供,但是他無法確認WhatsApp用戶轉發自己的訊息時,會否有「已轉寄」標籤。
辯方大律師董皓哲盤問鄒錦沛,指鄒於2023年5月19日為本案撰寫專家報告。辯方提到,黎智英曾在同一時間傳送4個訊息予陳沛敏,問鄒可否確認均由黎智英發出。鄒無法確認,解釋自己沒有參與擷取對話紀錄,但是認為同一時間由同一個人發出4個訊息,轉寄訊息的可能性較高。
辯方表示,WhatsApp的轉寄訊息功能下,如用戶轉發他人訊息,接收者會見到訊息標為「forwarded(已轉寄);但用戶從它平台或網上,複製內容並寄出,則不會顯示「已轉寄」。
辯方又問到,如果傳送者轉寄自己的訊息給第三方,不會有「已轉寄」的標籤。鄒稱「確認唔到」,自己「未試過」。
辯方向鄒展示黎智英發送給張劍虹的訊息,內容為「你自己去」及「噢,太好了。謝謝」。黎智英在相同時間,亦發出相同訊息給另一人。辯方問鄒能否確認,如果傳送者轉寄自己的訊息給第三方,便不會有「已轉寄」的標籤。鄒回應自己「無做過實驗」,確認不到,但「我相信呢個機會係有嘅」。
用英國電話號碼做實驗
法官李運騰問鄒,如果一個人擁有兩部手機,一部手機用香港電話卡,另一部手機用台灣電話卡,由一部電話發訊息予另一電話,訊息會否顯示為「已轉寄」?鄒回應兩部手機使用兩個不同的電話號碼,WhatsApp視為兩個用家,便會顯示「已轉寄」標籤,並非被視為自己傳訊息給自己。鄒並說,一人擁有兩部手機及兩個電話號碼,便可登記兩個WhatsApp戶口。
鄒稱,自己是在2023年3月13日收到警方要求,就3個即時通訊平台、2個社交平台和1個直播串流平台提供專家意見。他認為工夫不少,故當時已開始準備,並用3部已初始化的手機做實驗,測試結果基於他當時下載的版本。鄒同意辯方指出,WhatsApp等應用程式有不同版本、不同功能,並稱新版本通常包括舊版本的功能,亦有可能捨棄舊版本的功能,但機會不大。
李官指出,鄒做實驗的電話號碼以「+44」(即英國電話國際字頭)開頭,鄒解釋是因為不用實名登記。
黎智英:國際力量支持可救香港
控方之後播放英國《金融時報》在2020年8月12日的片段,為黎智英在該年4月24日接受訪問的內容。
黎提到對於《港區國安法》的看法,表示「沒有法治的香港,不會成為金融中心,我們擁有的一切都會消失,不論是新聞自由、私有財產、宗教自由,將會消失,因為香港的根基是法治與一切社會制度」。黎並稱國際力量,尤其是美國政府的支持,是香港人「唯一的救命方法」。
之後控方播放2020年8月13日,黎智英直播訪談節目《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的片段,嘉賓為美國傳統基金會高級研究員Mike Gonzales。
黎智英當時憶述他在2020年8月10日被捕時,現場有人操普通話,但他知道自己不會被直送到中國大陸。他並形容當時200名警員到壹傳媒大樓搜證,是侵犯香港人擁護的言論自由。節目中有美國觀眾問,美國或其它國家可以為香港做甚麼,黎智英回應如果美國人發聲支持香港,美國政客會注意到及有所反應,就是對香港非常好的救贖,亦會令香港人知道自己在做正確的事,給予他們很多安慰和信心。
2020年8月18日的《Live Chat with Jimmy Lai》,嘉賓為《南華早報》前總編輯Mark Clifford,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系教授林培瑞(Perry Link)。
黎當時形容,中國透過其價值觀「入侵」國際事務,國際社會發現香港是對抗中國價值的槓桿(leverage)。另外他回應觀眾問他會否擔心時,提到「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堅持下去,讓香港市民不再擔心」。
辯方預計控方將於5月29日前完成舉證,法庭預計,在6月26日可聽取就黎智英表證是否成立的控辯雙方陳詞。
案件編號:HCCC51/2022 @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