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基金會去年8月引入3台無創治療肝癌儀器「Histotripsy系統」,分別送贈兩個醫學院及養和醫院。有傳其中一部放置在公立醫院瑪麗醫院的儀器,因被閒置而被指轉移到私立醫院港怡醫院。政府在昨晚(12日)回應指,在公立醫院臨床試驗與臨床服務是兩碼子事,未完成臨床試驗便不能成為臨床服務。

李嘉誠基金會去年8月向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捐贈亞洲首部「超聲波組織碎化系統」(Histotripsy系統),到11月基金會再向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捐贈Histotripsy 2.0系統。系統並在公營醫療系統進行臨床試驗,技術的成功應用以及理想的臨床效果促使有關治療可擴展到私營醫療機構。

港怡醫院上周五(7日)發新聞稿指,感謝李嘉誠基金會將首台HistoSonics系統置於港怡醫院,讓醫院可提供開創性且有效的治療方法,讓更多病人受惠。將於3月底起為肝癌病人提供此項治療服務。又說在基金會的支持下,經醫生評估符合臨床條件的香港居民,在港怡醫院接受組織碎化治療(無創治療),將可享超過15%套餐折扣優惠(即5萬元優惠)。

有專欄作家在專頁聲稱,李嘉誠引進尖端科技「儀器擺在公立醫院投閒置散,大眾難以受惠,這才促使李嘉誠決定將它移往私立的港怡 」。

對此,港大醫學院回應稱,自去年9月已在瑪麗醫院進行臨床試驗,治療40名病人,目前仍在研究階段。按一般臨床慣例,團隊會進行長期術後觀察,將收集數據以撰寫學術報告,並計劃於國際期刊上發表。醫學院又表示,研究團隊可透過與港怡醫院共同管理的「臨床試驗中心」,運用另一同類型儀器作臨床試驗,期望讓更多病人受惠。

消息指,儀器目前仍擺放在瑪麗醫院,港怡醫院將獲李嘉誠基金會另送一部新超聲波組織碎化技術儀器,即第4部儀器。日後瑪麗醫院若將儀器轉到港怡醫院,港怡將會有兩部儀器,一部用作訓練、一部用作治療。

醫務衞生局、衞生署及醫院管理局昨晚回覆傳媒查詢,強調醫管局在評估和決定為公營醫療服務引進新藥、器械和其它創新治療方法時,有嚴格的既定機制,需考慮有關治療手段的安全性、治療效果有否充份實證數據支持,引進的成本效益以及與現有相關治療服務之間的優劣比較。醫管局考慮過程中不會亦不應受有關治療方法是否由個別藥械生產商提供或捐助左右。

當局強調,在醫療器械或藥物研發上,「臨床試驗與臨床服務是兩碼子事,未完成臨床試驗便不能成為臨床服務」。政府亦十分關注這些臨床研究的結果。@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