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郊區一個破舊倉庫裏,商人安大偉(An Dawei,音譯)檢查了一排排巨型雪櫃、工業爐灶和商用麵包焗爐,等待轉售給餐飲企業。

路透社3月20日,現年38歲的安大偉是一名二手廚房設備銷售商,他表示:「對於普通人來說,開餐館幾乎註定要失敗。」

每台電器背後都有一個失敗北京餐館的故事,這些餐館的老闆往往把畢生積蓄押注於疫情後經濟V型復甦上,結果卻發現隨著中國經濟放緩,中國人在外出就餐方面縮減開支。由此引發食品和餐館展開價格戰,食品供應商以9.9元(人民幣,下同)價格提供咖啡,以99元價格提供四人套餐。

一線城市每月餐廳關閉率超10%

擴大內需是中共無解難題,北京還需要應對美國關稅和長期房地產危機的衝擊。2月消費者通脹率降速創下2024年1月以來新高,引發人們對通貨緊縮螺旋的擔憂。

去年,安大偉及其團隊每月都會接觸200家關閉的餐廳,比前一年多270%。企查查的數據顯示,全國關閉的餐飲公司數量創歷史新高,接近300萬家。

「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一線城市,每月餐廳關閉率超過10%,有時甚至超過15%。」安大偉說。

在北京各地關閉的餐廳裏,安大偉的工人團隊堆放椅子、焗爐、儲物櫃和烘焙推車,用叉車將其中一些設備裝上車運走,也有買家過來買桌子。

安大偉表示,隨著更多規模較小、管理費用較低的商店開業,例如飲品店和麵包店,這些商店在設備上支出較少,該公司的收入在2024年下降五分之一多一點。

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附近一個空蕩蕩商場裏,一家麵包店在開業14個月後倒閉了,麵包店經理將倒閉歸咎於每月5萬元(6,900美元)的高昂租金和低客流量。

「隔壁有類似商店出售(麵包),味道沒有那麼好,但便宜10元。普通人基本上會購買便宜產品。」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經理說。

「人們只是沒錢。或者即使有錢,他們也不願意像以前那樣花錢。」這名經理說。

競爭惡性循環最終讓消費者付出代價

分析師表示,中國餐館的平均壽命僅為500天左右,北京餐館壽命則降至一年。市政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北京餐館淨利潤暴跌88%。

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Zhu Danpeng)表示:「中檔企業更容易破產……因為它們不划算。」他指的是人均收費100元至120元(13至16美元)的餐館。

安大偉說,價格競爭激烈,菜單不斷變化,以吸引厭倦的顧客,許多餐館都在為生存而掙扎。他還補充說,許多餐館被迫將成本削減至每位顧客約70元到80元。

2024年,許多餐館倒閉,中國餐飲業的收入增長從2023年的20.4%放緩至微不足道的5.3%。倖存下來的餐館不得不大幅削減利潤率才能維持經營。

安大偉將價格戰追溯到2023年,當時疫情解封。他說,在房地產、教育、金融和科技等行業大規模裁員之後,促使大量新人湧入餐飲業。

他補充道,競爭的惡性循環最終會讓消費者付出代價。

「一旦(餐館)不能再虧錢了,他們就會想方設法賺錢,而他們只能通過降低食材質量來做到這一點。」他說。#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