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淨融資額950億(人民幣,下同),處於2021年惠譽評級開始跟蹤該數據以來的同期最低水平。

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淨融資額創歷史新低

根據惠譽評級的最新數據,今年一季度,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季度淨融資額(新債券減去到期債券)下降至950億元,處於2021年惠譽評級開始跟蹤該數據以來的同期最低水平,但延續了2024年四季度的正增長,並未恢復到2024年二季度和三季度的負增長。

彭博社周三(4月9日)的文章分析,鑒於第一季度往往是中國債務市場最繁忙的時期,借款在年初集中,這一數字凸顯了地方融資平台長期下滑趨勢。

所謂地方融資平台是指地方政府發起設立,通過劃撥土地、股權、規費、國債等資產,迅速包裝出一個資產和現金流均可達融資標準的公司,必要時再輔之以財政補貼作為還款承諾,以實現承接各路資金的目的,進而將資金運用於市政建設、公用事業等項目。

這些債務名目上不列入地方政府正式債務,通常被稱為「隱性債務」。

隱性債務增長 中共「零容忍」落空

中共財政部長藍佛安在2024年11月的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上稱,全國隱性債務餘額為14.3萬億元。但路透社援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報道,估計2023年底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債務為60萬億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7.6%。

自由亞洲電台2024年11月8日報道,直到2022年底,地方融資平台的隱形債務規模約達54.2萬億元,其中發行債券佔30%,銀行借款佔60%,其餘為非標準債務。

為解決隱性債務問題,藍佛安在會上宣稱,在解決存量債務風險的同時,必須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持續保持隱性債務「零容忍」的高壓監管態勢。

藍佛安2024年11月宣稱,從2024年開始,中國將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款中安排8,000億元,累計4萬億用於置換「隱性債務」,再加上中共人大批准的6萬億元新增債務限額,合計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

根據企業預警通數據,截至3月21日,用於償還地方政府債務的再融資專項債券發行規模近1.4萬億元,疊加去年11月份和12月份發行的2萬億元再融資專項債券,再融資專項債券規模近3.4萬億元。這些債券主要用於置換隱性債務。#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