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二(4月15日)簽署行政令,啟動針對關鍵礦產及其衍生產品進口的國安調查,評估美國對外依賴是否構成戰略風險。此舉被視為特朗普政府對中共主導的全球戰略資源供應鏈發出的直接挑戰,可能重塑美中之間的地緣經濟格局。
白宮行政令指出,美國對外國供應鏈的依賴,導致美國在國防、基礎建設與工業領域面臨潛在風險,特別是在關鍵礦產的加工與衍生製品領域。
這些材料廣泛用於電動車電池、微處理器、風力發電設備、軍機噴射引擎、雷達系統與導彈導航裝置等,是維繫美國製造業與軍工產業的基礎。
特朗普政府此次行動,延續了拜登政府時期降低對中國依賴的政策方向。行政令強調:「特朗普總統認識到,過度依賴外國供應的關鍵礦產及其衍生產品,可能危及美國的國防能力、基礎建設發展與科技創新。」
特朗普警告國安風險 強化本土加工能力
此次行政令定義的「已加工關鍵礦產」,包括從礦石提煉出的金屬、金屬粉末與中間合金(master alloy),涉及元素包括鋰、鈷、鎳、鈾與17種稀土元素。其衍生產品則涵蓋半導體晶圓、電池材料、永磁體、電動摩打、風機葉片、智能手機與高階光學裝置等。
特朗普在行政令中警告:「若美國失去從外國取得已加工關鍵礦產的能力,其在衍生產品上的商業與國防製造基礎將可能面臨重大短缺,並無法滿足需求。」
行政令指示商務部依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就七大方面進行調查,包括:
1. 美國關鍵礦產與衍生產品進口來源與依賴程度。
2. 外國供應國的具體風險評估,尤其是高風險國家。
3. 掠奪性價格戰與市場操控的影響分析。
4. 美國製造業對已加工關鍵礦產的實際需求。
5. 全球供應鏈風險評估。
6. 美國目前與潛在加工能力。
7. 相關產品之進口金額與出口國統計。
行政令要求,商務部調查應於90天內提交中期報告,並在180天內向總統提交最終報告與政策建議。商務部可考慮包括加徵關稅、限制進口、激勵國內加工產業與回收產業等多項行動。
劍指中共壟斷 美方反制稀土武器化
這項行動標誌著中美貿易戰的顯著升級,也表明特朗普政府正式升高對中共戰略資源壟斷的反制力道。
自特朗普重新上任以來,美國已陸續推動多項政策,強化國內戰略資源的自主生產能力。3月20日,特朗普簽署另一份行政命令,援引《國防生產法》(DPA),動用緊急權力加速關鍵礦物的開採、加工與衍生產品製造,並明確要求優先開發聯邦土地,以擴大本土供應鏈。該命令要求各部門盤點可開發資源、簡化許可審核程序,並透過國防部與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DFC)提供資金支持,政策涵蓋稀土、鋰、鈷、鎳等多種關鍵礦物,目標是在半導體、電池與永磁體等領域建立完整供應鏈,以全面反制中共在全球關鍵礦產的生產與加工的壟斷。
目前,美國在多項關鍵礦產領域依賴中國供應。例如,美國雖擁有一座稀土礦,但其加工能力極為有限,大部份需送往中國進行分離與精煉。美國也缺乏鈷礦與鎳冶煉廠,對鋰與銅的提煉能力亦不足。
中共近年積極利用其供應鏈主導地位作為地緣政治工具。2023年12月,中共禁止向美國出口稀土加工設備,以反制美國削減對中礦產依賴的努力。2024年起,中共陸續對鎵、鍺、石墨與稀土永磁體實施出口管制。2025年4月更暫停向全球出口多種重稀土金屬,引發供應鏈警戒。
白宮聲明指出,美國「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賴外國來源——尤其是敵對國家——供應這些關鍵材料」,這使美國「暴露於經濟脅迫之中」。
中國問題專家梅德羅斯(Evan Medeiros)與波克(Andrew Polk)近日於《華盛頓季刊》撰文指出,自2018年以來,北京已擴展其報復手段,從傳統關稅工具延伸至出口管制,強化對它國產業的壓制力。
美擬尋求非陸地來源 儲備太平洋海底金屬
本周早先,多家外媒還披露,白宮近期正草擬一份新的行政命令,將授權美國政府儲備太平洋海底礦產資源,作為應對中共稀土供應鏈壟斷的替代方案。這顯示,美國正積極尋求非陸地供應源,以提升關鍵資源自主性。
目前,美國商務部已根據232條,啟動銅礦、半導體、藥品、木材與汽車等領域的調查。本次關鍵礦產調查,可能成為特朗普政府對中共戰略施壓的重要一環。此項政策可能進一步重塑全球關鍵礦產市場格局,也可能影響包含能源、電動車、AI、高端製造等多項產業鏈。
白宮強調,美國必須建立一套可負擔、具韌性且可持續的供應體系,否則將面臨無法應對緊急需求的危機。#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