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關稅戰陰影下,第137屆廣交會開幕了,但業界瀰漫著一種悲觀情緒,擔憂出口展會變成內銷展會。不少商家表示,參展是為了刷存在感,對開發新客戶並不報多大希望,全看「運氣」。
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是國家級重點外貿平台,被稱為是中國外貿的晴雨表,每年二次分春季和秋季在廣州舉行。本屆廣交會被業界稱為「世界工廠的生死局」。
業界人士透露,政府每年邀請國外客商來都費了很多功夫,也專門為廣交會出台很多便利措施,比如對外國採購商入場免費。
在網絡上,商家反映,近年來,這個外貿行業的大展會,突然給人感覺不火了。商家表示,「已經5年沒有怎麼見到歐美客人。」「我們去廣交會很少開發到國外客戶,國內同行一大堆。」「開了16年廣交會,上次收到的名片比往年往屆少一半,疫情後就感受到寒意,上屆心涼一半。」
特別是今年在關稅戰的衝擊下,美國對中關稅已高達145%,很多人對外貿前景表示悲觀,並不看好廣交會,擔心會成為大型的內銷會。記者注意到,有商家在首日直播中,現場拚命介紹一款鍋的性能,同時進行線上銷售。
廣交會是否還值得去?
在網上,很多商家在議論:廣交會是否還值得去?因為展位如果是從政府申請下來的,一個標準展位的價格大約在幾千元到幾萬元人民幣之間,而二手攤位會被炒到十幾萬。
有商家在小紅書上表示,「我們公司都不參加廣交會的,只參加行業性的展會。」「廣交會現在賣攤位比賣產品賺錢。」「參展低迷了十多年了!現在的企業,還有能力參展的,只是出於廣告目的而已,告訴外界企業還沒倒閉存在。」
有的表示,「廣交會就是中國外貿內卷第一展,但是部份頭鐵(網絡流行語,意指頭像鐵一樣堅硬)的工廠確實可以繼續卷,一般企業應該避雷。」
一名福建做傢俬行業的商家告訴大紀元記者,這幾年經濟不好,上個月在深圳的傢俬展已經很慘澹了。他們是傳統外銷模式,做歐美市場,現在外貿業務受到了很大衝擊,他已經做好準備在第二期「坐五天冷板凳」。
「我們的客戶是不下工廠的,只能在展會上逮到他們,運氣好能推幾個新品給他們,證明我們還存活著,運氣更好能發掘新客戶。目前展位費也不貴,所以就一直在堅持參展。廣交會展位不好拿,一兩年沒來就被頂替了。」他說。
深圳一家企業的老闆稍早在網絡上發影片預測廣交會的效果。他說,「今年肯定沒有去年好,雖然說去年不好,但今年會更不好」,因為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地方都是整美國關稅的問題,存在不確定性。
他認為,如果目標市場在歐洲在美國,就不建議去廣交會了,歐洲、美國對來廣交會的熱度不高;如果客戶群體在「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俄羅斯、東南亞、獨聯體的可以去,但產品需要又好又便宜才行。
15日,他又發現場片段表示,大客戶都是老面孔。有客戶跟他反饋,通道的人沒有以前那麼多,可能有的行業人少了。而他所在的行業一直不瘟不火,他們也在開發一些性價比高的產品,做發展中國家生意。
「顧客沒有去年多了」
廣交會首日,不少人在網絡上問:現場人多不多?老外多不多?訂單多不多?他們得到的答覆是:人流還可以;但很多商家也反饋,人不多。
遼寧一起重機廠參展女工作人員告訴大紀元記者,「現在人不多,明天不知道會不會多,顧客現在沒有去年多了。」
本次廣交會,官方給出的數據是,參展企業突破3萬家,其中進口展展位數約1,600個。截至4月8日,已有近17萬名境外採購商預註冊。其中,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佔72%,金磚國家佔27.4%。此外,中東國家佔14.3%,歐美國家佔10.5%。
但一名販賣商家資料的中介收集的最新參展商名錄顯示,國內參展商為24,700家企業,工廠居多。他告訴《大紀元》,「採購商數據要結束後才能出來。」
廣東中山市一照明器材廠參展工作人員告訴大紀元記者,現場烏克蘭、俄羅斯的客商多一些,還有黑人,德國、法國、美國這些國家的客商都沒有。第一天的上午人少,可能明天、後天人多一些。
據介紹,他們是這兩年才參展的,展位3×3平方米,大概七八萬、九萬塊錢的展位費,具體要看位置。去年他們簽了幾十萬的單,還能把錢賺回來。今年是小批量的合作,主要是拉客人,不求簽單。對口的話約上門,來公司、來工廠聊。
該廠主要做太陽能路燈、調控燈,出口到中南亞、非洲、中東。他表示,「目前還沒有受關稅影響,但是最終我覺得還會受影響,因為很大一部份都是轉手賣給美國。上海、深圳的公司,出口美國的多。」#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