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台灣海岸警衛隊扣押了「宏泰58號」,該船涉拖斷台澎第三海纜。這艘船註冊於多哥,但全船船員均為中國籍。台南地方法院2月27日認定王姓船長毀壞海纜又否認犯行,裁定羈押禁見。另一宗事件發生在1月初,一艘中國所有、同時掛著喀麥隆和坦尚尼亞國旗的「順興39號」船隻,涉嫌拖斷台灣東北外海的海底電纜後,逃逸失蹤。

研究員佩吉(Mercedes Page)近日在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網站發文,儘管中共多年來一直將台灣的海底電纜作為灰色地帶行動的一部份,但其戰術已悄然轉變。以前涉及破壞行為的船隻在中國註冊,如今越來越多以外國國旗營運,形成影子艦隊。這一策略類似於俄羅斯在波羅的海的戰術。北韓和伊朗也經常使用影子艦隊,以繞過制裁進行貿易,或運輸非法商品。

這些船隻通過複雜的企業結構營運,在一個國家設立空殼公司,管理層位於另一國,船隻又註冊在其它國家。它們使用欺騙性手段,包括操縱身份識別系統、關閉追蹤系統、變更船名和國旗等。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俄羅斯依賴一支龐大的影子艦隊,不僅用來規避石油制裁,還用來對北約發動混合戰爭。包括涉嫌損壞歐洲的海底電纜和關鍵基礎設施。例如,芬蘭當局在2024年12月扣押了「鷹S號」(Eagle S),該船涉嫌損壞了五條海底電纜。鷹S號註冊於庫克群島,但由一家位於杜拜的公司營運,管理層來自印度。莫斯科否認與此事有關。

2024年11月掛著中共旗的「伊鵬3號」涉嫌割斷了兩條海底電纜,一條連接立陶宛和瑞典,另一條連接德國和芬蘭。2023年掛著中共旗但由俄羅斯船員操作的「新新北極熊號」被指損壞了波羅的海的海底電纜和一條天然氣管道。中共承認該船對損壞負有責任,但聲稱是意外造成的。這些案件凸顯了影子艦隊作為混合戰爭的威脅工具,北約一直在努力揭露和遏制俄羅斯的混合戰爭。

台灣也注意到這一點。1月台灣將52艘涉嫌作為影子艦隊運作的中國船隻列入黑名單,這些船隻註冊在喀麥隆、坦尚尼亞、蒙古、多哥和獅子山等國家。台灣當局公開了詳細的證據,包括船隻所有權、國旗和追蹤系統操控細節,以預防中共的否認。台灣追蹤船隻並登船檢查,最近對一艘停留數周、懸掛俄羅斯國旗的船隻發出了警報,該船在一條海底電纜附近徘徊。台灣意識到中共和俄羅斯在混合戰爭行動中的協調日益增強。北京的主要目標是對台灣施加壓力,而不是隱瞞其意圖。

然而,台灣海峽發生的事情不會僅限於台灣海峽。中共的影子艦隊戰術可能會擴展到印太地區,中共已經在該地區部署灰色地帶戰術,從對南海船隻的恐嚇和在爭議領土水域的定向侵擾,到在戰略基礎設施上的投資,從中對其鄰國施加影響。破壞海底電纜基礎設施是北京施加脅迫的另一種戰術,這種戰術在破壞連接性的同時保持否認性,並運作於國際法和問責制的灰色地帶。

從申請海底切割技術專利到揭示一個強大的新型深海電纜切割裝置,中共顯然正在為擴展其破壞海底電纜行動做好準備。當台灣努力保護其關鍵基礎設施時,印太地區的國家應加強區域合作,並重新評估現有的威懾策略。

如果波羅的海和台灣周邊的事件可以作為指標,那麼印太地區的干擾已經不是「是否」而是「何時」。對抗北京影子艦隊行動的最有效方式是公開揭露。畢竟,一艘懸掛著鄰國旗幟,但卻是在聽從北京指令行惡的船隻,應該公開其惡行,並依法懲罰。

中共對歐洲海底電纜的威脅

芬蘭國際事務研究所(Finnis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艾蘭德(Minna Alander)在卡內基基金會網站發表文章,鑑於烏克蘭戰爭,歐洲初步將焦點放在俄羅斯。而俄羅斯已經在超過6,000米深度進行水下軍事演習,並收集北約成員國海底基礎設施的資訊。多次事件中,俄羅斯船隻被發現航行在歐洲海底電纜損壞時的附近海域。一些官員認為,造成最近波羅的海海底電纜斷裂的罪魁禍首是俄羅斯。

一些美國和歐洲的官員則對華為建造和營運的海底數據電纜表示擔憂,指出其網絡安全和間諜活動風險。美國尤其強烈說服歐洲盟友避免安裝由中國公司建造的電纜,歐洲人並不總是認同這一風險評估,這一點從巴基斯坦和東非連接歐洲的電纜(由華為營運、連接新加坡和法國馬賽的25,000公里長的項目)於2022年12月全面投入營運中可以看出。然而,隨著中共明目張膽地支持俄羅斯的戰爭,以及中國旗艦船隻涉及兩宗波羅的海電纜被切斷事件,歐洲開始將中共視為對歐洲安全的威脅,包括對其海底電纜的威脅。

2023年「新新北極熊號」事件發生後,10月北約防長們簽署了一項新的「數位海洋願景」倡議,2024年2月,歐洲委員會發布了首份《關於安全和韌性海底電纜基礎設施的建議》,鼓勵成員國定期進行壓力測試、共享訊息,並加強電纜維護和修復能力。

2024年10月底,在瑞典舉行的北歐和波羅的海領袖峰會上,波蘭總理圖斯克提議波羅的海國家間建立一個聯合海軍巡邏計劃,以保護海底基礎設施。這個計劃將與現有的波羅的海空中巡邏任務並行。但這些國家深知,任何保護措施必須與威懾緊密結合——單靠軍事巡邏無法覆蓋所有海底設施。

現行的國際法未能充份保護海底電纜免受破壞,也未能讓肇事者負責,這一現實應促使歐盟推動更新當前地緣政治的法規。在此過程中,歐洲各國政府應確保在保護海底電纜方面的法律和監管工具更加一致。立法者還應探討加重海底電纜損害的處罰,從源頭上威懾破壞行為。

展望未來,歐洲各國必須改善訊息共享機制和公私部門之間的交流,以更清楚地了解海底脆弱性。他們應該投資新的海底基礎設施保護技術和電纜修復能力,以提升電纜安全。他們應該戰略性地分配資源,支持歐洲在海底電纜方面的領導機構。最後,他們應與合作國家開展創新舉措,確保流經其電纜的數據安全,並深化與缺乏電纜修復能力國家的全球合作夥伴關係。#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