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氣候變化壓力下,本港航運業正面臨重大脫碳轉型。香港船東會於昨日(16日)舉辦研討會,逾200位船東、專家與業界代表,聚焦國際海事組織(IMO)制定的溫室氣體減排政策,探討香港如何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推動綠色航運發展。

IMO於本月初召開的第83屆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MEPC 83)會議,擬於10月正式通過兩項中期減排措施:一是為大型遠洋船舶設立全球燃料標準,逐步降低燃料溫室氣體強度;二是設立碳排放定價機制,對超標排放船隻徵費,並為使用零或近零碳技術船舶提供財政支援。

研討會於香港海事博物館舉行,香港船東會董事總經理陳佩珊表示,新標準為全球航運業帶來技術、成本與人手挑戰。她指,目前約有6萬艘遠洋船運行於全球,當中不少船舶設計與系統仍未能支援綠色燃料轉型,改造工程涉及時間與資金投入,加上綠色燃料技術尚未成熟,需跨界合作與支持。

她強調,近年供應鏈重組、區域衝突及關稅問題的影響下全球貿易格局正變化,船東會正積極向港府反映本地船東在技術與實務上的困難,並參與國際討論,爭取讓新規更易於落地,同時提升香港在國際綠色航運中的角色。本港航運業對綠色發展已有充份準備,未來將攜手迎向脫碳新時代。

研討會中,船東會常務副主席宋睿之表示,IMO新政策既是壓力也是契機,研討會旨在協助船東制定應對策略。

運輸及物流局副局長廖振新則指出,香港正積極發展為「綠色船用燃料加注及交易中心」,期望引領區域航運業邁向可持續。

海事處麥榮德提到,新政策為2023年IMO《溫室氣體戰略》定下的淨零排放目標提供具體實施藍圖,將推動航運能源結構轉型。

明華船務董事長林銘鋒呼籲產業鏈攜手研發低碳技術,創建創新共贏的綠色航運生態系統。

美國船級社與Climate Impact Corporation專家亦於會上分享全球經驗,指出未來數十年內綠氫等再生燃料將扮演關鍵角色,業界需加快技術革新與監管應對。

研討會亦設有小組討論,探討香港在全球綠色燃料轉型中的角色及潛力;同場亦介紹The Captain's Table「永續發展參與追蹤計劃」,推動ESG實踐。

Mandarin Shipping主席Richard Hext總結表示,雖然距離氣候目標仍有差距,但業界已形成共識,香港航運業將繼續在綠色轉型中發揮關鍵作用。@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