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4月30日),烏克蘭與美國在華盛頓簽署一項具戰略意義的資源開發協議,美國企業將獲得優先參與烏克蘭多項自然資源項目的權利,涵蓋鋁、石墨、稀土、石油與天然氣等關鍵礦產。該協議由特朗普政府主導,被視為深化雙邊經濟夥伴關係的重要一步。
協議的核心目標是促進烏克蘭戰後重建,同時強化美國在電動車、半導體、人工智能與國防產業中的供應鏈安全。面對中共長期控制全球稀土市場,近期更實施了出口限制,此協議的戰略價值也隨之升高,被視為特朗普政府抗衡中共資源壟斷的重要布局。
稀土與「關鍵礦產」是甚麼?
稀土,或稱稀土金屬,是17種金屬元素的統稱,廣泛應用於製造電動車摩打、智能手機、導彈系統與其它電子設備。由於現代科技對這些元素的依賴、稀土元素目前又無法被其它元素替代,加上稀土元素的回收率低,世界對於這類元素的需求一直在強化。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將稀土、鋰、鎳、鎢等列為50種「關鍵礦產」,這些資源對國防、高科技、能源與航太產業至關重要。
烏克蘭擁有哪些重要資源?
根據烏克蘭地質研究機構與歐盟資料,烏克蘭擁有歐盟認定的34種「關鍵礦物」中的22種,包括貴金屬、有色金屬、鐵合金(ferro alloy)與多種稀土元素。這些稀土元素包括如鑭、鈰(用於照明與電視螢幕)、釹(應用於風電與電池)、釔與鉺(核能與雷射技術)等。
歐盟資助的研究也顯示,烏克蘭擁有鈧儲量,但詳細資料已列為機密。
此外,烏克蘭還擁有世界約20%的石墨儲量,並坐擁歐洲確認儲量最大的鋰礦之一,估計達50萬公噸。鋰主要應用於電池、陶瓷與玻璃。鈦礦多集中於西北與中部地區,而石墨主要分布在中部與西部。
協議內容與條件
根據協議,美國企業將獲得烏克蘭鋁、石墨、石油與天然氣等資源的特許開發權。雙方將成立「重建投資基金」,由美烏各自持有50%表決權,用以推動基礎設施與重建專案。
烏克蘭副總理斯維里登科(Yulia Svyrydenko)強調,資源主權歸屬不變,國有企業如Ukrnafta(烏克蘭最大石油公司)與Energoatom(核能企業)仍屬烏克蘭所有。
斯維里登科補充,基金的收入將來自新核發的採礦與油氣許可證,而非既有項目。所有相關投資收益與收入,在美國與烏克蘭皆不課稅,以提升投資吸引力。
斯維里登科還表示,烏克蘭不需對戰時接受的美國援助承擔任何債務。她強調,此為雙邊長期談判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烏克蘭總理傑尼斯‧什梅加爾(Denys Shmyhal)表示,這項協議是「公平、對等且互利的」,並強調不會阻礙烏克蘭與歐盟的入會談判。

特朗普政府的立場與聲明
特朗普在協議簽署後表示:「拜登給了他們3,500億美元的現金與軍火……而我們甚麼都沒拿到。」
他接著強調:「我們現在談成的協議,理論上可以帶來的回報比那筆援助還要多。」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亦表示,該協議「明確向俄羅斯傳達特朗普政府致力於一個以自由、主權與繁榮的烏克蘭為核心的和平進程」。
協議的戰略背景:供應鏈與中共
該協議簽署之際,中美貿易戰升溫。自4月起,中共對七種稀土元素與相關材料實施出口限制。中國目前供應全球約90%的稀土資源,美國長期對其高度依賴。
面對人工智能、半導體與電動車產業的材料需求激增,美方亟需多元供應來源。高純度氖氣與稀土對晶片製造至關重要;鋰、石墨與鈦則是新能源與軍事裝備的關鍵材料。烏克蘭因此成為美國重塑戰略供應鏈的重要夥伴。
美烏礦產協議象徵雙邊經濟與戰略合作的新階段。對美國而言,是重構供應鏈、抗衡中共的重要一步。
根據《華盛頓郵報》查閱的最新協議版本,協議雖未對烏克蘭提供任何具體的安全保障,但雙方同意,該協議確認了兩國之間的「長期戰略一致性」,以及美國對烏克蘭「安全、繁榮、重建與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支持。
單就這段表述而言,對基輔而言已是一項勝利。烏克蘭預計將在未來的和平協議中,爭取更具實質內容的安全保障。#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