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企業與政府消息人士周三(5月7日)向路透社證實,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BYD)與金屬生產商青山控股集團(Tsingshan)已放棄在智利興建鋰電池正極材料廠的數億美元投資計劃,凸顯中企在海外產業升級戰略推進過程中再度受挫。

比亞迪與青山原本承諾在智利總投資超過5億美元,作為智利政府「價值鏈本地化」戰略的一環,並享有來自國營礦業公司SQM提供的碳酸鋰優惠供應。然而,受國際鋰價暴跌、全球市場不穩與當地行政遲延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兩案均在未簽訂正式合約前即告中止。

青山控股表示,已撤回其原定投資2.33億美元、年產12萬噸磷酸鐵鋰(LFP)正極材料的項目。比亞迪則早於今年1月向智利國家資產部提交撤案意向。該公司原計劃在安托法加斯塔(Antofagasta)打造一座年產5萬噸、總投資2.9億美元的LFP生產基地,但因用地取得延宕與外部風險上升而未能推進。

報道說,兩家公司於2023年被智利政府選為戰略合作夥伴,預計在本地創造近1,200個職位。然而隨著中共政策導向與國際鋰市場劇烈震盪,加上出口主導型營運模式遭遇挑戰,中資企業在全球擴張中的脆弱性再度浮現。

根據智利媒體Diario Financiero報道,比亞迪早在一年前即對投資條件與項目進程表達疑慮。青山控股旗下永清科技(Yongqing Technology)雖曾就合作與智利經濟發展機構CORFO洽談,但因其在智利未具法人資格,無法履行相關承諾。

青山控股是中國最大民營企業之一,原計劃在智利北部的梅希約內斯(Mejillones)投資興建2.33億美元的電池工廠。如今這兩個項目均已正式終止。

智利在全球鋰產業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數據,智利是全球鋰儲量最多的國家,儲量高達920萬公噸。相比之下,中國只有150萬公噸的鋰儲量。

智利總統博里奇(Gabriel Boric)於2023年提出「鋰產業升級戰略」,要求外企與國營的SQM公司將部份產量以優惠價供應給當地投資者,以促進國內鋰加工產業發展。這對過度依賴補貼與中共主導模式的中企而言,門檻明顯升高。#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