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銀行間金融電訊協會(SWIFT),這一由西方主導的金融轉賬系統,正努力通過多項措施,幫助各國銀行識別那些利用加密貨幣規避制裁的交易行為,並重點加強了對中俄之間交易的監控。
據《亞洲時報》(Asia Times)5月9日報道,SWIFT首席創新官扎克(Tom Zschach)6日在《金融時報》主辦的倫敦數碼資產峰會上表示,SWIFT系統已經內置多種控制措施,確保交易合規。
扎克介紹說,SWIFT提供了客戶安全計劃(CSP)和客戶安全控制框架(CSCF),協助金融機構監控可疑交易。
據路透社在3月份報道透露,俄羅斯在與中共和印度的價值大約1,920億美元的石油貿易中,使用了比特幣、以太坊和泰達幣(USDT)等加密貨幣,成功地繞過了制裁。
由於加密貨幣的交易能夠擺脫SWIFT系統,這使其成為洗錢和逃避制裁的有效工具。其中,穩定幣(Stablecoin)因與美元掛鈎,支持即時結算,更是成為規避制裁的首選。
如比特幣等傳統加密貨幣,因為「挖礦」而耗時、耗電,而且其波動性較高。而穩定幣供應靈活,易於跨境交易。
布魯金斯學會此前的一份報告警告說,穩定幣可能成為恐怖份子洗錢工具,而且規避制裁的技術日趨複雜。
制裁與規避
在俄羅斯於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後,美國、歐盟、英國和加拿大將七家俄羅斯銀行從SWIFT剔除。之後,北京曾以人民幣結算方式同莫斯科繼續進行貿易,但美國隨後實施的二級制裁阻斷了這條途徑。
於是,俄中貿易轉向了更複雜的結算方式。比如莫斯科利用黃金、貴金屬或寶石來支付從中國進口的電子零件,再在中東換成美元。香港成為了此類交易的金融中心。
2024年,美國財政部制裁了多家香港和中國公司,以期遏制規避制裁行為,並威脅會制裁中共的小型銀行。
《莫斯科時報》3月19日報道,俄羅斯因盧布交易受限,已轉向加密貨幣,以應對制裁。
烏克蘭《基輔獨立報》3月14日引述路透社消息稱,俄中印石油交易已使用加密貨幣,其結算迅速和靈活等特點,使得加密貨幣可能被莫斯科持續使用。
加密貨幣交易所遍地開花
1月23日,特朗普總統簽署行政命令,鼓勵美國的區塊鏈和數碼資產發展。
與網絡和數碼資產相關的風險投資公司「新古典資本」(Neoclassic Capital)的聯合創辦人李承根(Steve Lee)透露,日本正計劃將加密貨幣收益稅率從55%降至20%。
南韓機構可能在年底開展加密貨幣交易。新加坡也在放寬監管,以吸引如Robinhood Crypto的全球交易平台。
這些交易所都有可能成為俄中規避制裁的渠道。
此外,俄羅斯已於2024年9月,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開設了加密交易所,以支持對外貿易。
監管加密貨幣交易任重道遠
此前,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已多次制裁俄羅斯、北韓和委內瑞拉的公司和交易所,指其涉嫌可疑加密貨幣活動。但類似行為仍屢禁不止。
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2024年11月發布了加密貨幣交易監管路線圖,並計劃在2026年敲定穩定幣和交易所規則。
SWIFT的加強監控措施,是否能夠有效遏制利用加密貨幣來規避制裁的行為,仍將取決於全球的監管協調。
扎克表示,他的主要職責是推動SWIFT的創新,與SWIFT社區和合作夥伴協作,防止國際支付市場因加密貨幣興起而碎片化。
扎克強調,在當前全球化有所退潮的背景下,地緣政治影響著許多領域,其中包括支付。數碼貨幣交易可以創建互不連接的『數字孤島』,形成不同網絡,使支付系統碎片化,這對監管非常不利。
扎克指出,SWIFT將繼續保持創新,以繼續確保全球互聯以及交易合規。#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