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扶搖,歡迎和我一起探索未解之謎。

今天焦點:杭州三生石背後的真相,緣定三生與愛情無關?!得道高僧為何怕見一位女子?蘇軾親自記錄的輪迴故事。

在杭州西湖邊上有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這個石頭高約10米,寬2米多,峭拔玲瓏,上面有碗口大小,由篆書寫成的三個字「三生石」。這塊「三生石」在蓮花峰東麓,被《西湖佳話》稱為「西湖十六遺蹟之一」。

這些年有不少遊客來到三生石旁打卡,以求和心愛的人能「緣定三生」。雖然大家的願望是好的,可是來三生石邊求姻緣,其實這背後誤會卻大了,因為這三生石的故事雖然的確涉及到佛教中所說的前世、今生、未來這三生,但是卻與愛情無關。

今天我們就先來說說這個三生石背後的故事。

相識惠林寺

唐朝有個貴族子弟叫李源。他的父親李憕曾任「京兆尹」,即當時都城長安的主官。其後他受到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的排擠,被貶往東都洛陽擔任留守,其後又被貶到洛陽任河南少尹。李源從小過著舒適的生活,並且以善於唱歌而聞名。

755年,安祿山叛亂反唐,攻陷了東都洛陽,而李憕誓死抵抗叛軍,最終寡不敵眾,慘遭殺害。當時,李源年僅八歲,兵荒馬亂中被俘為奴,後來輾轉流離於民間。幾年以後,李憕昔日的部將發現了李源,將他贖回。那時李憕的舊宅早已捐為「惠林寺」了。

後來,唐代宗獲悉李源是忠臣李憕的後代,於是特別下詔書封李源為河南府參軍,隨後又封他為司主簿。但是李源卻因悲憤父親死于于賊人之手,而發誓不為官、不娶妻、不吃肉、不飲酒,以盡孝思,於是呈書辭謝了。後來,為了避開官場的應酬,搬到「惠林寺」隱居。

而在惠林寺中,有位僧人叫圓澤,他精於田園耕作,也很富有。他除了鑽研佛學外,還精通音律。當時人們稱他為富和尚,但不知道他的來歷。

或許是因為有著相同的愛好,李源與圓澤很快變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們二人常常促膝長談,一談就是一整天,還常常結伴出遊,參禪問道。

就這樣,時光荏苒,春去秋來,轉眼數十年。一天,李源邀請圓澤相約同遊蜀州,到青城、峨嵋去訪道求藥。李源想要經由湖北乘船從水路溯江而上,進入四川;而圓澤卻要取道陝西的長安與斜谷,經陸路入川。為了這件事,兩人爭執了半年都沒有成行。

然而李源依然很堅持自己的意見,他對圓澤說,長安的故舊太多了,自己已斷絕塵世之事,不想經過那裏。最終圓澤同意走水路,並嘆了一口氣說:「看來命運由不得自己。」圓澤為甚麼這麼說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宿命難逃

兩人一路走走停停,沿途吟詩作賦,欣賞湖光山色,倒也快樂逍遙。不知不覺中他們來到了南浦,船家見天色將晚,便準備在此靠岸停船。當船接近岸邊時,他們看到一位孕婦肩負著瓦甕到河邊取水,圓澤見到那婦人,頓時臉色慘然,流著眼淚對李源說:「我之所以不想走水路,就是因為怕見到她!」

李源大驚失色,趕忙問到底是怎麼回事。於是圓澤說到:「這婦人姓王,我應該做她的兒子,她已經懷孕三年了,因為我不肯來,所以她就很久生不下來,現在既然遇見了,那就不能再逃避,只好去投胎了。」

圓澤接著說,「請您為我念誦咒語,使我快點投生。你的行船可在此小駐幾天,把我葬在山下。嬰兒出生三天後,你到王家去尋訪,如果嬰兒見你一笑,就是他認識你。十二年以後,中秋月夜,在杭州天竺寺外,我們再相會。」

李源聽完心中非常難過,痛哭流涕,十分後悔自己堅持走水路。但是事已至此,也沒辦法了。當天晚上,圓澤就沐浴更衣,坐化而去。

三天之後,李源如約來到王家,向主人說明來意,請求抱出嬰兒一見。王家將嬰兒抱出,當嬰兒看見李源時,果然對他一笑。此時,李源禁不住淚流滿面,便將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王家。

之後,獨自一人的李源也沒有心情再去蜀州,於是轉回洛陽惠林寺。回到寺中,圓澤的徒弟將一封信遞給李源,說是圓澤留給他的。李源急忙打開信,只見上寫著:「祈君忍苦勿憂悁,酬業輪迴無可延;緣結三生情未了,待從他歲話前緣。」大意是叫李源不要為他感到痛苦憂傷,這是為了償還業力他必須要經歷的輪迴之苦。他們有三世友情,以後再續前緣。

看完信後,李源不禁熱淚盈眶,感歎圓澤原來早就預知了一切。數月之後,有一天李源收到由南浦寄來的信,從信中得知圓澤投胎的嬰兒已經夭折,心中頓時明白,難怪圓澤約他在杭州天竺寺相見,原來他早已知道第三生的事情。

十二年後再相逢

時光飛逝,十二年如彈指一揮間,與圓澤相約的日子就在眼前了。李源迫不及待地趕到杭州西湖的天竺寺。

到了中秋夜晚,他來到天竺寺外的葛洪川畔,心中想著不知道圓澤是否回來赴約。這時,他隱約聽到一陣歌聲,他順著聲音望去,只見一個牧童,頭綰雙髻,騎在牛背上,手拿竹竿,邊敲牛角邊唱詞,來到寺前。牧童望著李源吟唱道:「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大意是說,我已轉生三世,過去那些一起賞月、吟詩的日子,就不必再多提了。很慚愧,讓老朋友遠道來尋找我,雖然如今我身形容貌已變,但心依然如舊。

李源心中知道這個牧童應該就是圓澤轉世,於是喊道:「澤公別來無恙嗎?」只見牧童遠遠答話:「李公,您真守信用啊!」

李源心裏很是激動,本想和圓澤好好敘敘舊。然而,牧童卻說:「然而你俗緣未盡,還是不要彼此靠近了。你我唯有勤修不墮,我們才有相見的那一天。」說罷,牧童繼續向前走去,並以竹竿敲著牛角邊走邊吟道:「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

牧童的歌聲漸漸遠了,這時李源不禁老淚縱橫,悲傷的望著牧童逐漸遠去的身影。李源於是轉回洛陽,仍然居住惠林寺中,兩年之後,有大臣李德裕向唐代宗保奏:李源為忠臣之子,很是盡孝,請予以官職。代宗準奏,封李源為諌議大夫。這應該就是牧童說的李源所未能了脫的俗緣吧,但是,李源確實已經看破世情,淡泊名利,不肯就職,八十歲的時候逝世於惠林寺。

從此,人們就稱天竺寺外,李源和圓澤禪師會面的那片大石為「三生石」。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著有《僧圓澤傳》記載了這個跨越三世的友情。

在這個故事中,圓澤應該算是得道高僧,不僅有宿命通知道自己轉世的去處,也保留著前世記憶,輪迴紅塵只為了結前緣。而在下面這個故事中,一位前世修行的人再入輪迴卻是為了贖罪。

前世因 今生果

唐朝時期,在吳地有一個名叫齊君房的人。他從小家境貧苦,雖然勤奮讀書,但是似乎天資愚鈍,總是記不住。成年以後,他在吳楚一帶靠賣文求生,時常拿一些自己創作的詩句去謁見諸侯及貴族,希望可以得到賞識。然而,他的文章和詩作沒甚麼新穎之處,因此並不受待見。

齊君房偶爾也能換來一些賞錢,但是卻只夠維持生計,根本積攢不下來銀兩。不僅僅是因為他賺的少,還因為他每當存到一串錢時,必然生病,等到把那一串錢花完了,病也就好了。

唐憲宗元和初年,齊君房前往錢塘江。當時是災荒之年,官府也趁機斂財,他要投奔的人中沒有一個可以接待他的。於是,他只能去天竺寺討飯吃。然而,他剛走到孤山寺西面,就已經飢餓難耐,根本走不動路了。齊君房就坐在水邊哭泣,時不時因為肚餓腹痛呻吟幾聲。

不一會兒,西面走來一位胡僧,也面朝著水坐下。隨後,他轉過頭來對齊君房笑著說:「法師,現在嘗到秀才在外漂泊的滋味了吧?」齊君房答道:「漂泊的滋味已經嚐夠了,但『法師』這個稱呼從何而來?」

胡僧於是問道:「你難道不記得在洛陽同德寺宣講佛經的事情了嗎?」齊君房一臉困惑:「我活到現在四十五歲,只往返於吳楚之間,從來沒有渡過長江,怎麼可能去過洛陽呢?」

這時,胡僧說道:「你應該是為飢餓所煩惱,顧不得追憶前世的事情。」說罷,從缽囊中拿出一枚如拳頭那麼大的紅棗來,對齊君房說:「這是我國出產的大棗,吃下去可以知道過去和未來的事情。」

早已飢腸轆轆的齊君房馬上將大棗吃了下去,吃罷,又覺得口渴,就到水邊喝了幾口水。突然一陣睏意襲來,他打了個哈欠、伸了個懶腰,頭枕著身旁的石頭就睡了過去。

不一會兒,齊君房就睡醒了。醒來後,他馬上想起了在同德寺宣講佛經的事情,一切彷彿昨天發生的一樣,歷歷在目。他也回憶起前世一起修行的夥伴,而眼前這位胡僧就是其中之一。於是,齊君房一一詢問大家的情況。胡僧告訴他,震和尚當年修煉未成,今生再度到蜀地做和尚了。神上人因為前世心願未能了結又當了法師。悟法師前世曾開玩笑說,如果不能證悟到無上菩提的境界,就要成為有權勢的將相,他今生已經做了大將軍了。然後,胡僧看著齊君房說,「當時我們一起雲遊的五個僧人,唯獨我得以解脫,唯獨你還是個受凍挨餓的人。」

齊君房留著淚訴說自己多年的困苦,很困惑自己為甚麼不能功德圓滿反而受難到現在呢?胡僧說:「你的過錯發生在你教弟子的講堂之上,你大講異端邪說,歪曲佛經真義,使弟子們產生疑惑。雖然你講經的聲音渾厚響亮,但始終不能修成正果。你身斜影歪,所以得到如今的報應。」

齊君房於是詢問胡僧自己該怎麼辦,胡僧道:「事到如今,我也無計可施。希望前世之事,希望能夠對你有所警示。」說著胡僧伸手到缽囊中拿出一面鏡子,鏡子的背和面都晶瑩剔透。僧人對齊君房說:「要知道貧賤的差別,苦樂的短長,佛法的興替,佛門的盛衰,可從此鏡中一覽。」

齊君房拿過鏡子仔細地觀瞧,過了很久才出口道謝說:「報應之事,榮枯之理,我都已經知道了。」胡僧便將鏡子收入囊中離去,才走了十幾步,便突然消失不見。當晚,齊君房來到了杭州的靈隱寺,剃度出家,取法名為「鏡空」。

唐文宗大和元年,文人李玫在龍門天竺寺學習,鏡空自香山敬善寺來拜訪他,並將前生今世之事告訴了他。他還對李玫說:「我今年已經五十七歲了,出家為僧只有十二年,持缽乞食的日子大概還有九年。等我離世之日,佛法就要衰落了!」

李玫問是何故,鏡空沉默不語,叫人拿來筆硯,在茂經閣的北牆上題了幾行字後離去。只見他寫到,「興一沙,衰恆沙。兔而罝(音jū),犬而孥。牛虎相交亡角牙,寶檀終不滅其華」。果然如其所言,過了十幾年,唐武宗滅佛,佛法走向衰落。

看到這裏,真是令人感慨,人與人的相遇,都離不開一個緣字,而世間的得失都逃脫不了因果,而唯有修行才能真正看清身前身後事,從中跳脫出來,獲得真正的大自在。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裏。未解之謎,我是扶搖,我們下期見。#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JZM-FY
訂閱頻道Ganjingworld頻道: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2dgb6zFtQ9TYK11080c
訂閱未解之謎Telegram群組:https://t.me/wjzmchannel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