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曾經在早上醒來後感覺很疲勞,似乎沒有睡飽,還想再回被窩裏躺一躺。如果你經常這樣的話,那你可能是全球數百萬長期睡眠不足的人之一。針對這種情況,有研究提供了改善之道。
儘管運動、就寢前限制飲酒和飲食都能提升睡眠品質,進而改善睡眠不足,但日本大阪公立大學(Osaka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認為,在睡醒前接觸陽光可能也有效。他們為此進行了一項研究。
先前有研究表明,在睡醒之前接觸人造光可以經由模擬日出的自然訊號來緩解早上的疲勞。但人造光的分布並不像朝陽照亮地球表面那麼簡單。
該校研究人員在其研究報告中表示,用人造光模擬日出通常是在床頭櫃上放置小光源,其位置相對較低(通常在使用者的視線水平),並且具有強烈的定向光。使用者不自主的動作,例如翻身或變換睡姿,都可能在睡眠期間導致光照的波動,可能造成不穩定。
這些研究人員在該校網站上發布的新聞稿中說,他們相信自然光可以更有效地重現實際的生活環境。
為了驗證這個觀點,由該校人類生活與生態研究所(Graduate School of Human Life and Ecology)教授松下大輔(Daisuke Matsushita)所主導的研究團隊探討在起床前將適度的自然光引入睡房內是否能改善早晨的清醒程度。
研究團隊使用遮光窗簾和電動關閉裝置,對19名20至30歲之間的參與者在三種條件下進行對比實驗——(A)醒來前20分鐘有自然光,(B)從日出到醒來前都有自然光,(C)醒來前沒有自然光。
這些參與者睡在大學實驗室裏。該實驗室布置得像睡房,除了朝東的一扇窗戶能讓自然光進入之外,其餘所有窗戶都遮蔽起來。這使那扇窗戶成為唯一的自然光來源。
而在每次實驗結束後,研究人員都會藉由心電圖、腦電圖和調查來測量參與者的睡意、警覺性和疲勞程度。
結果發現,相較於(C),(A)和(B)的參與者在醒來後比較不會想睡覺。此外,(A)是改善清醒程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B)因為有太多光線而產生負面影響。
松下大輔說:「我們希望將來能夠控制睡眠環境中隨著季節和一天中的時間而變化的自然光,並闡明如何引入適合的自然光,讓人醒來時更舒適。」
上述研究成果發表在《建築與環境》(Building and Environment)期刊上。
如果你有睡眠不足的問題,一定要設法改善。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指出,睡眠不足可能會增加多種健康問題的風險,包括糖尿病、心臟病、肥胖和抑鬱症。
即使你只是偶爾少睡1個小時,也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睡眠障礙中心(Sleep Disorders Center)的負責人阿維丹(Alon Avidan)說,你無法在明天或周末彌補今天少睡的覺。
他說,睡眠不足有蓄積作用,會衍生睡眠負債(sleep debt)。你少睡1個小時,以後就得睡8個小時才能恢復過來。#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