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有幸,最近參加了一個斯里蘭卡旅程。斯里蘭卡對於香港人來說是比較陌生的。不過,從研究佛教的角度,這個國家與中國佛教有很深厚的淵源。事實上,早在公元四世紀,東晉僧人法顯為了取經,已經到過斯里蘭卡(當時稱為「獅子國」)。當地至今還留下著名的古蹟「法顯洞」,紀念這位冒着生命危險遠渡重洋求取佛法的高僧。當然,法顯與幾百年之後前往天竺取經的玄奘相比,名聲相差甚遠,但這並不表示前者缺乏歷史意義。法顯留下的歷史記錄不單影響中國的佛經翻譯,也方便現代學者研究古代亞洲的交通情況。
眾所周知,佛教源於印度,但由於釋迦牟尼認為眾生平等,反對「種姓制度」,受到婆羅門教的排斥,再經過古印度教哲學家商羯羅對佛教的哲學批判,原始佛教逐漸在印度式微。不過,佛教由此走上了南轉和北傳的方向,最終影響了整個亞洲,以至全世界。南傳佛教以巴利文作為記錄,而北傳佛教則是梵文。前者以斯里蘭卡為代表,因為當地有最完整的巴利文大藏經。對於研究原始佛教的學者,巴利文大藏經記錄了釋迦牟尼最樸素的言行思想,在佛經之中是無價寶。
當然,南傳佛教和北傳佛教在核心思想上是一致的,但在表現形式上卻有相當大的分別。筆者也曾到過不丹的著名佛寺,特別是虎穴寺,發覺在佛像的設計上,兩地各有特色。在斯里蘭卡的佛寺,供奉的只有釋迦牟尼,而在不丹和尼泊爾,佛像有很不同的形式,而以蓮花生大士為最廣泛。此外,北傳佛教的神話色彩也是比較濃厚的。
一般而言,北傳佛教與密宗的關係較深,但這只是簡單化的看法。一個較少人注意到的例子是,將密宗傳入唐朝的三位大師,其中一位不空金剛正是斯里蘭卡人。由此可見,密宗在中世紀時期曾經在當地盛行,只不過命運和唐密一樣,走上式微的道路,經空海大師傳到日本才發揚光大。
斯里蘭卡至今仍是南傳佛教的重鎮,原因除了巴利語大狀經、僧侶普遍堅守佛教戒律之外,還有因為擁有佛教的瑰寶:釋迦牟尼的舍利子。筆者非常幸運,在斯里蘭卡的旅程中,碰巧該國最著名的佛牙寺,向公眾開放瞻禮佛牙舍利。當日壯觀的情況,「萬人空巷」也不足以形容。所以10萬計的虔誠佛教徒冒着烈日當空,露宿街頭只為瞻禮佛牙舍利。這種虔誠的態度,令人充份感到宗教的威力,也是在現代西方社會中很難見到的。◇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