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大暴雨期間,筲箕灣耀興道上方的山坡發生大型山泥傾瀉事故。土力工程處已完成系統性研究,指事故與該山體的特殊地質結構和水文環境有關,暴雨令山坡上方的天然河道和引水道氾濫,大量雨水滲入山坡令山體內的水壓增加,最終引發山泥傾瀉。並指,已完成一項山泥傾瀉預測模型,將於今年雨季試行,且會引入無人機系統,恆常監察山坡情況。

土力工程處今日(19日)召開記者會,指去年天文台發出4次紅色暴雨警告和1次山泥傾瀉警告,去年共有181宗山泥傾瀉事故報告,較前年的601宗少,而且全部不涉及人命傷亡。

耀興道山泥傾瀉因石坡平行剝蝕節理結構

處方已完成筲箕灣耀興道上方山坡的特大山泥傾瀉事故的系統性研究,指事故涉及特殊地質結構,該花崗岩石坡存在平行的剝蝕節理結構,在2023年9月的暴雨期間,山坡上方的天然河道和引水道氾濫,大量雨水經溢流堰沖向下坡河道,再沿岩石節理滲入山坡,令山體內的水壓增加並導致穩定性下降,最終引發山泥傾瀉。

且即使過往沒有山泥傾瀉紀錄的天然山坡亦有一定風險。根據過去約60年的山泥傾瀉紀錄,20%事故發生於之前未曾有過山泥傾瀉歷史的天然山坡上,包括上述的耀興道。

2023年9月大暴雨期間,筲箕灣耀興道上方的山坡發生大型山泥傾瀉事故。資料圖片。(劉駿軒/大紀元)
2023年9月大暴雨期間,筲箕灣耀興道上方的山坡發生大型山泥傾瀉事故。資料圖片。(劉駿軒/大紀元)

山泥傾瀉影響交通要道 需檢視風險評級機制

土力工程處另提到,2023年9月石澳道和2022年西貢北潭路的山泥傾瀉,均影響交通和附近市民出行。研究顯示,這類斜坡由於引致人命傷亡的機會較低或對經濟影響不大,在現行風險評級系統並非優先處理的斜坡,但市民對於保持唯一行車通道暢通無阻有明顯期望,認為有需要重新審視機制。

土力工程處表示,已制定一系列措施加強斜坡安全,包括檢視全港天然山坡會否具有類似耀興道的地質狀況和水文環境,及會否有機會影響現有建築物或交通要道。現時已識別另外3個具類似特徵的天然山坡,包括大潭郊野公園近渣甸山和紫羅蘭山一帶,及畢架山近大窩坪,相關天然山坡已被納入「長遠防治山泥傾瀉計劃」(「計劃」)作災害評估。

為全港天然山坡編製目錄分析風險

處方打算為全港天然山坡編製目錄,預計可於一年內完成,以分析未被納入「計劃」的天然山坡是否存在較大風險。另外會改善「計劃」下的選取機制,審視對市民有較大潛在影響的人造斜坡,特別是唯一行車通道旁的斜坡,按「風險為本」原則分批將這類斜坡納入「計劃」。

土力工程處表示,將逐步增加「計劃」的每年工作目標,包括在3年內將天然山坡風險緩減工程的目標從30幅增至40幅;鞏固政府人造斜坡的目標從150個增加至200個;私人人造斜坡安全篩選研究的目標從100個增加至130個。

今年雨季試行山泥傾瀉預測模型

處方指,會將山泥傾瀉警告系統智能化,已大致完成研究山泥傾瀉預測模型,運用香港降雨數據、山泥傾瀉報告及人造斜坡資料,更準確地識別導致山泥傾瀉的因素,加強對降雨與山泥傾瀉關係的認知,從而提升山泥傾瀉風險評估的能力。

土力工程處將會於今年雨季試行這項山泥傾瀉預測模型,並加強資訊發放,於「山泥傾瀉警告」發出前,在有需要的情況下發出「山泥傾瀉特別提示」。

該處亦正開發「智慧斜坡記錄冊」,例如防治工程紀錄、維修保養紀錄、曾承受雨量紀錄、山泥傾瀉紀錄和所涉及投訴紀錄等,以更有效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分析提升斜坡安全管理功能,包括決定防治工程的優次,揀選斜坡作維修審核等。

土力工程處副處長岑家華表示,處方將引入無人機系統,恆常監察山坡情況。(余鋼/大紀元)
土力工程處副處長岑家華表示,處方將引入無人機系統,恆常監察山坡情況。(余鋼/大紀元)

研究無人機監察斜坡情況和防治工程進度

處方亦計劃透過兩個低空經濟「監管沙盒」試點項目,研究利用自動化無人機技術進行工程管理、斜坡監察,以及緊急應變。

土力工程處表示,無人機結合光學雷達掃描技術能遙距監測施工進度,尤其是位於較偏遠山區的防治工程,完善工程管理。無人機亦可按照飛行路線,在預設時間執行自動化飛行任務,恆常監察人造斜坡和天然山坡,尤其在大雨後即時巡查,了解最新狀況。另外,當發生緊急事故,無人機可以在短時間內飛往事故現場,展開救援或數據收集工作,協助迅速評估緊急情況,而傳統應急車輛可能因交通堵塞或道路損毀而無法迅速到達現場。@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