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江西撫州貢生祝士撐,為人憨厚正直,樸實誠實,從未說過欺騙人的話。他每天堅持寫《功過格》,歷時十年都沒有懈怠。《功過格》是古代自記善惡功過的一種簿冊。善言善行為「功」,記「功格」;惡言惡行為「過」,記「過格」。逐項以正負數字標示,功過相抵,每月每年檢視其分數。
祝士撐有一個兒子叫祝家珍,年十七歲,已是生員,也就是俗稱的秀才。他頗好讀書,每天都挑燈讀到四更天,然後在書房中就寢。
一天早晨,祝士撐起來發現家中院門和屋門皆虛掩,唯有兒子的書房門緊閉如故。他擔心夜晚可能有小偷入室,但查點物品,並無東西丟失。他隔著窗戶叫兒子,但屋內卻沒有應答之聲。心中擔憂的祝士撐急忙推門而入,卻發現兒子不見了。家裏外頭遍尋不見,祝士撐十分哀痛。
沒想到,過了七天,祝家珍跟著族叔回來了。原來,在失蹤的那個晚上,他坐在窗前,看到一個穿著古代衣冠的老人,把一張寫有詩句的便箋放在桌上,詩的內容是:「星斗旌旗光炯炯,蛟宮龍戶路悠悠。從今汝好騎鯨去,不食人間煙火愁。」祝家珍讀完便箋,便跟隨著老人而行。
奇怪的是,家中的門戶對他們毫無阻隔作用。兩人走出大門後一段時間,看見洪濤巨浪,噴激如雷。祝家珍正惶恐,忽然出現了一名金甲神,對老人道:「祝家珍來了嗎?」老人回道:「來了。」金甲神又說:「剛剛接到了敕令,祝家珍陽壽已盡,本應回到水府,但因為他的父親是個大善人,善人不可使無後。如今你仍舊護送他返回家中。他如果能行善積德,福壽也可以增加。」
於是老人領著祝家珍沿著原路返回,來到一個地方後,老人指著一條路說:「這裏是青嵐湖,向西走七十里就是進賢縣,到那兒你就可以問路回家了。」說罷就不見了。
恍如在夢中的祝家珍猛地醒了過來,發現自己正躺在水邊,衣服鞋子都濕了。這時東方已露白,他想起有一位族叔客居在進賢縣,遂搭船前去找族叔,就這樣他的族叔將他帶回了家。
所以人但行善事,上天自有一桿秤。
故事載於清朝《勸戒錄》〈祝士撐〉篇。
——轉自《正見網》#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