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今仍記得那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晚上------ 31年前,1994年6月17日。我當時人在加拿大多倫多,原本只是想觀看NBA總決賽第五場賽事。誰知畫面突然被打斷,轉播變成了一場在洛杉磯上演的緩慢汽車追捕現場:一輛白色的Ford Bronco被多輛警車尾隨。車上坐著的是NFL球星兼電視名人O.J. Simpson辛普森,他涉嫌殺害前妻Nicole Brown Simpson與其友人Ron Goldman。辛普森坐於車尾、手持手槍,揚言自盡,而其好友Al Cowlings負責駕駛。正是這一幕,以及其後曠日持久的審訊,令我對法證科學及證據法產生深厚興趣。
震驚全國的謀殺案
5日前,Nicole與Ron於洛杉磯住所外被發現慘遭割喉,案情極為血腥,帶有情緒性動機。當辛普森成為首要嫌疑人,全美震驚。這宗案件從一宗謀殺案,迅速演變成一場全國文化與司法的交鋒。
控方建基於法證科學
控方極度依賴DNA鑑證等科學證據。儘管DNA技術於80年代末已出現,但90年代中仍屬初階,普羅大眾未能全面理解。控方專家如Dr. Robin Cotton作供,指現場血跡與辛普森相符,並稱相符機率為「十億分之一」。亦有專家分析血跡濺灑與鞋印,指出辛普森曾在現場。
辯方則有強勁反擊。李昌鈺博士(Dr. Henry Lee)乃國際知名法證專家,質疑警方樣本收集程序,指出存在污染、標籤錯誤及人為失誤等風險。辯方更指有血樣或被人蓄意植入。
血手套與法庭戲劇
最具戲劇性一幕,當屬辛普森試戴那對染血手套。手套明顯「唔啱戴」,辯方律師Johnnie Cochran即時說出一句震撼法庭的名句:
「If it doesn't fit, you must acquit.(如果唔啱戴,就唔應該定罪)」雖然控方辯稱手套因血漬及濕氣收縮,並指辛普森當時戴有膠手套影響穿戴,但視覺效果已經深入人心。
可接納證據與社會背景
本案其中一個關鍵爭論點是哪些證據可被接納(admissible)。儘管DNA證據獲接納,辯方成功攻擊其保管鏈與警方誠信。其中轉捩點是警方探員Mark Fuhrman被揭發曾使用種族歧視言論,並在作供時說謊。辯方藉此指出:辛普森可能成為制度性種族偏見下的犧牲者。
陪審團由9名黑人、一名拉美裔及兩名白人組成,而審訊背景正是1992年洛杉磯暴動後僅兩年,當時4名白人警察毆打一名黑人男子Rodney King卻無罪釋放,民情激憤。黑人社群對警方早已心存不信。
為何辛普森獲判無罪?
陪審團僅經不到4小時商議,即裁定辛普森無罪釋放。原因並非證據不足,而是辯方重新建構了敘事。他們將辛普森塑造成一個被制度迫害的黑人男子,成功動搖陪審團對警方與證據的信任。他們的專家證人如李昌鈺博士亦被視為嚴謹可信。辯方無需證明誰是真兇,只需令陪審團懷疑控方是否證明得出「毫無合理疑點」(Beyond Reasonable Doubt) 的罪名成立標準。
法律與科學的交叉點
辛普森案至今仍是法學院教授法證學、證據法及陪審策略的經典教材。它教會我們:即使是最強的科學證據,也可因為證人誠信、程序漏洞及社會偏見而被削弱。法律不只是關於事實,更是關於人性、策略與社會氛圍。對於我,這宗案件點燃了我追尋真相之路。因為我明白到——真相不單止在實驗室中產生,更在法庭上被挑戰、被演繹、被選擇。◇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