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財聯社、財新網、《21世紀經濟報道》等多家媒體的消息,星巴克中國近期對潛在買家召開了一場「反向管理層路演」,引發其可能出售部份業務股權的傳聞。然而,星巴克方面已否認了出售傳聞,強調將專注於市場競爭。

據報道,知情人士透露,知名投資機構高瓴資本參與了這場說明會,表達對收購星巴克中國業務的興趣。此外,凱雷投資和信宸資本等多家投資機構也出席了活動並表達意向。

所謂的「反向路演」,是指公司主動邀請投資者前往管理或生產現場參觀並聽取業績推介。這種模式旨在促進公司管理層與投資者間的雙向溝通,以期增強投資者信心。

針對被列為星巴克中國潛在買家一事,高瓴資本表示不予置評,而凱雷投資和信宸資本則均未回應。

市場表現下滑 本土品牌衝擊與競爭加劇

中國是星巴克全球第二大市場,2024年實現淨收入30億美元,並擁有7685家門市。

然而,星巴克在中國的市場表現近來面臨嚴峻挑戰。截至今年3月的第一季,星巴克在中國的淨營收約7.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7%,這已是星巴克中國連續第三季營收下滑。這主要歸因於瑞幸咖啡、庫迪咖啡、蜜雪冰城等中國本土咖啡及飲品品牌的崛起,它們憑藉快速擴張和低價策略對星巴克構成顯著衝擊。

消費商業觀察平台壹覽商業的報告指出,2025財年第一季,星巴克中國的同店銷售額下降6%,這是其連續第四季下滑。在2024財年,星巴克中國的客單價年減8%,訂單數量年減6%,營收也年減1.4%。儘管2025財年第二季有所回溫,但客單價仍呈下滑狀態,只是降幅收斂。

報告提到,瑞幸咖啡等本土品牌以靈活營運、具競爭力的價格和快速產品創新等特點脫穎而出。2024年,瑞幸咖啡的門市數佔比已達35.1%,而星巴克中國門市佔比為13.58%,退居市場第二。

策略調整與市場展望

彭博社上個月曾報道,星巴克正考慮出售中國業務。星巴克新任行政總裁尼科爾坦言,中國市場「極度競爭」,公司將重新檢視在中國的營運策略。儘管否認了出售傳聞,但星巴克中國近期確實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包括在價格、產品創新速度、通路及行銷策略等方面試圖挽留消費者。

學者:中國經濟環境惡化與「內捲」競爭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認為,星巴克在中國的經營環境持續艱難,主要受經濟下滑和本土品牌(如瑞幸咖啡)價格戰的雙重衝擊。他表示,星巴克若想維持品牌價值,最佳策略可能是關閉部份門市或將中國業務出售給其它公司,甚至考慮更名以適應當地市場。然而,謝田也表示,在當前中國整體消費環境惡化的背景下,出售業務的時機和價格都難以把握,過低的價格可能損害品牌利益,因此他對星巴克此舉感到費解。他強調,中國整體商品環境的惡化,是導致星巴克做出這一決定的根本原因。

旅美經濟學者李恒青則認為,中國市場當前的競爭模式,尤其是在服務業和餐飲業,普遍呈現「內捲」,即惡性價格戰的特點。他指出,星巴克在中國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瑞幸咖啡,其主要策略就是通過將價格壓低約30%來進行競爭。他總結說,這種以降價方式排擠乃至擊垮競爭對手,是目前中國普遍採用的競爭手段。#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