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默施拉格(Neil Hammerschlag)第一次與活鯊一起潛水是在他16歲那年,在巴哈馬的家庭度假期間。這次潛水幾乎佔據了他整個假期的思緒,而且遠遠不只是一次性的體驗。

在一家潛水店裏,一則觀鯊廣告吸引了哈默施拉格的目光,實際上也為他日後的職業生涯奠定了方向:研究鯊魚行為,深入探究如今大白鯊為何在新斯科舍(Nova Scotia)海岸附近大量繁殖的奇特原因。

這段旅程最終甚至讓他的攝影機被大白鯊一口咬中——而他有影像為證。

但說到他第一次潛水的經歷,他表示,那簡直如同魔法一般,完全出乎他的預料。

「我原以為會看到遠處礁石中有鯊魚游過。」現年45歲的哈默施拉格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回憶說,「但我一下水,突然間,我下方全是鯊魚,在盤旋、聚集。至少有25條,我瞬間感到一陣恐慌。」

他拽了拽潛導的腳蹼,但潛導告訴他「一切都沒問題」。


(由尼爾‧哈默施拉格提供)

這些鯊魚原來是虎鯊,每條大約九呎長,對人類毫無興趣,它們的目標是定時投放的誘餌桶。哈默施拉格說,它們充滿好奇,但並沒有攻擊性。

幾乎像夢一樣,整個潛水團跪在陽光斑駁的海底,看著這些像蟒蛇般的鯊魚在頭頂和四周盤旋,整整40分鐘,讓人「震撼不已」。

「那是一個『哇』的時刻。」他說,儘管當時他「並沒想過把這當職業」。

哈默施拉格的攝影機拍攝到被大白鯊咬住,並幾乎吞下相機的畫面。(由哈默施拉格提供)
哈默施拉格的攝影機拍攝到被大白鯊咬住,並幾乎吞下相機的畫面。(由哈默施拉格提供)

哈默施拉格7歲時從南非約翰內斯堡搬到多倫多,之後學習海洋生物學,獲得博士學位,並在邁阿密大學研究鯊魚長達13年。他現在在新斯科舍擁有一家鯊魚導覽公司——「大西洋鯊魚探險」(Atlantic Shark Expeditions)。遊客可以進入水下籠中與龐大的大白鯊共游。

對他那群非專業的客戶來說,用籠子是理所當然的做法,他說:「鯊魚看不到籠子裏的人,只能看到籠子的輪廓。」他說,這點很重要,因為「大白鯊是極少數會吃哺乳動物的鯊魚,而哺乳動物看起來和我們差不多。它們會吃海豹之類的東西。」

籠子同樣也保護鯊魚不被人傷害。「它約束了人。」他說,防止他們「抓鯊魚的魚鰭,或者把手伸到鯊魚嘴前」。

(由尼爾‧哈默施拉格提供)

哈默施拉格有一次無意中看見了大白鯊的嘴巴內部。當時他在船後拖著一台裝有誘餌的相機,一條巨大的鯊魚把閃閃發亮的設備誤認為是魚鱗,便咬了下去。這段記錄下牙齒與鰓部特寫的影片,成為珍貴資料。

幾年前,哈默施拉格經常下水安裝或回收水下發射器,研究諸如鯊魚對颶風的反應,或它們是否會避開城市等問題。雖然他也進行籠潛與鯊魚標記,但那一切都只是科研的一部份。他會為樂趣裸潛與鯊魚共游。

不過隨後他開始注意到一些有關全球大白鯊數量的奇怪新數據。在一個地區——南非開普敦附近——大白鯊幾乎完全消失;而與此同時,加拿大大西洋沿岸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激增。

一條虎鯊正在張望大西洋鯊魚探險公司在新斯科舍使用的籠子。(由哈默施拉格提供)
一條虎鯊正在張望大西洋鯊魚探險公司在新斯科舍使用的籠子。(由哈默施拉格提供)

在某種程度上,他對南非鯊魚的困境感到格外揪心,因為他當年攻讀碩士時的課題就是在開普敦附近研究大白鯊。「南非的大白鯊確實已經消失了,」哈默施拉格說。

但在新斯科舍,情況則完全相反。大白鯊曾在當地「幾乎不存在」。「如果十年前有人說在這裏看到大白鯊,人們根本不會相信,」他說,「但現在人們經常能看到它們。」

於是2020年,當他還在邁阿密主持鯊魚研究時,心中浮現出一個新的使命。這場神秘的鯊魚激增呼喚他回到加拿大。而且,「疫情期間的佛羅里達變得有點奇怪。」他說,「我只是想做點不一樣的事,懂吧?」

一條大白鯊張開令人印象深刻的下顎。(由哈默施拉格提供)
一條大白鯊張開令人印象深刻的下顎。(由哈默施拉格提供)

他搬回加拿大,但要在新斯科舍開展新的研究卻缺乏資金。他想起23歲在開普敦讀碩士時,靠向遊客售賣船票來支付海上探險的費用。於是2022年,他為「大西洋鯊魚探險」(Atlantic Shark Expeditions)嘗試了類似的商業模式。

雖然目前的數據還不足以得出明確結論,但他提出了一些猜想:他認為「大白鯊激增可能與海豹數量增加有關,現在海里有了大量額外食物。」哈默施拉格說,並補充「氣候變化也可能是因素之一」。

他說,全球鯊魚種群面臨過度捕撈,數量嚴重下滑,尤其指出「魚翅湯貿易」是最臭名昭著的元兇。他希望自己的探險能激勵人們成為鯊魚的支持者。

一條大白鯊游過鏡頭,展現其巨大體型。(由哈默施拉格提供)
一條大白鯊游過鏡頭,展現其巨大體型。(由哈默施拉格提供)

如今,哈默施拉格仍會抽時間為樂趣而潛水,他對虎鯊格外有好感,因為它們有一雙又大又棕的眼睛。他已對自己研究最多的這種生物產生了感情。

2022年,在巴哈馬的「虎鯊海灘」,他差點撞上兩條虎鯊的嘴巴。那時他帶著誘餌呆在海底,成了鯊魚的「尋寶中心」。兩條15呎長的虎鯊循著氣味游來,差點撞上他。

「它們有時會通過嘴碰物體,來了解那是甚麼。」他說。

他用手按住它們巨大的鼻子,引導它們游向其它方向覓食。「我只是告訴它們,我不是你們該惹的對象。」他說。

(由尼爾‧哈默施拉格提供)

儘管34年來他進行了數百次潛水,哈默施拉格說他從未被鯊魚咬過。有一次,他倒是因為在船上為一條小虎鯊打標而弄傷了自己。他一時判斷失誤,下水觀察鯊魚遊走的過程。

「它當時有點迷糊,張著嘴游向我,我就把它的頭推開。」他說,「但在推的過程中,我的手指被它的一顆牙刮到,指頭被劃到骨頭,縫了16針。」

這位潛水員對此卻毫無怨言。「畢竟,是我讓它經歷了一點壓力。」#

原文「Nova Scotia Diver Swims With Sharks, Captures Footage Inside Jaws of Great White—Here’s The Video」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