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文)
在中共對美國發動的系統性超限戰戰略中,「紅色代理人」體系是其認知戰攻勢與統戰滲透的關鍵支柱。這些代理人廣泛滲透於美國社會的諸多領域,包括媒體、高校、智庫、政商網絡、非牟利組織以及基層社區。他們利用美國的開放制度、言論自由與市場經濟機制,搭建出一張張環環相扣、層層嵌套的代理人網絡,為中共的全球戰略提供輿論支點與政策通道。
通過這些隱蔽而高效的認知戰和統戰滲透體系,中共一方面系統性地掩蓋其對美發動的各類超限戰真相(如經濟掠奪、技術滲透、生物安全威脅等),另一方面則持續操控美國輿論方向,扭曲公眾認知,干預政策制定,以弱化美國社會對中共邪惡本質的識別力與防禦機制。其最終目標是配合中共超限戰的國家隊和特戰隊,從內部摧毀美國。
一、入世與紅色代理人網絡的建立
20世紀80年代中共改革開放初期,其對海外的影響力一度跌至低谷。毛澤東時代「輸出革命」的武裝顛覆政策(紅色恐怖主義)在東南亞、中南美都走向沒落。隨著中共和美國建交,鄧小平定下「韜光養晦」的戰略政策,中共對外輸出影響力從此開始轉向更為隱蔽的一種長期布局:紅色代理人滲透。
1990年代,伴隨全球化浪潮的興起,中共加緊推動自己加入世貿組織(WTO)。在對美國進行欺詐性承諾後,2001年中共如願入世,一個具有意識形態和制度敵意的極權政權從此被納入自由世界的市場經濟體系。由於對中共「改革開放」願景的誤判,美國等西方國家在貿易、投資、學術、文化乃至媒體領域對中共全面開放,這為中共部署紅色代理人網絡打開了制度通道。
為了理解方便,我們可以將中共的紅色代理人網絡粗略的劃分為兩個體系:認知戰體系和統戰體系。事實上這兩個體系構成的這張代理人網絡在實際運行中是合二為一,不分彼此。只是從組織來源上,二者分別隸屬於中共的宣傳部和統戰部。
認知戰體系聚焦話語權操控與敘事導向,主要方式是建立海外喉舌系統,組建或扶植「親共記者、評論員、專家與智庫網絡」,構建有利於中共的輿論環境。
統戰體系以中共統戰部為核心,打造一系列與其關聯的外圍組織,如僑團、文化基金會、校友會、留學生會、各類海外統促會及其它相關協會等,並滲透本地政商界與民間組織,招募、拉攏有影響人物,發展為中共利益服務的人脈體系。
中共打造這套紅色代理人網絡耗資巨大,投入多少資金,外界只能管中窺豹。根據牛津大學新聞研究機構——路透社新聞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2021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共政權制定了一套複雜戰略,以正面塑造其領導層,自2009年以來,中共已投入超過66億美元用於全球媒體影響力建設。報告還引述彭博社報道稱,2008年至2018年期間,中共僅在媒體領域的投資就高達28億美元。
2025年6月17日,據旅澳法學家袁紅冰向《大紀元》獨家爆料,中共太子黨孔丹日前在批評習近平兩大過錯時透露出中共海外統戰滲透的資金訊息。孔丹稱從鄧小平時代到胡錦濤時代,以紅二代和紅三代為主的中共權貴們向海外轉移了大約20萬億(約3萬億美元)資產,這些資產雖然名義上屬於這些官員,但實際上都是滲透進西方世界的紅色資本,形成了中共對西方國家內部進行統戰滲透的強大經濟支撐。
可見,紅色代理人網絡得以建立與成型,與中共加入世貿、滲透全球經濟體系息息相關。入世後的中共一方面通過不公平貿易從美國市場賺取大量美元財富,另一方面則藉助西方自由市場機制向海外轉移巨額資金以支持各類超限戰滲透行動,最終通過打造紅色代理人網絡深度影響西方國家的經濟、政治和輿論生態。
對美國而言,讓中共入世對自身造成三重摧毀性後果:
1、製造業淪陷:中共通過無限制消耗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財政資源,以廉價傾銷方式掏空美國製造業,讓中共取代美國成為製造業大國(詳見本系列第二篇《紅色木馬 掏空美國》)。
2、巨量財富流失:中共長期違背WTO規則,通過關稅、非關稅壁壘及產業補貼製造巨額貿易順差,讓大量美元財富流入中共權貴手中。
3、紅色代理人入侵:中共權貴利用海量美元結餘,通過投資、商業合作、捐贈、獎助機制、權錢權色交易等套路在美國構建起龐大的紅色代理人網絡。這張網猶如「紅色病毒」一般侵入美國媒體、高校、智庫、政商界、非牟利系統及社區組織,干擾、影響美國的輿論和政策制定,執行中共發起的從內部摧毀美國的各類滲透和顛覆行動。
下文的論述主要集中在中共如何在美國建立紅色代理人網絡,也穿插介紹其在其它西方國家運作的狀況。
二、認知戰體系:中共海外喉舌系統的構成和運作
依託加入世貿後積累的巨額外匯儲備,通過市場化手段,中共在美國及其它國家迅速構建了一張覆蓋傳統媒體、數碼平台和社交網絡的現代化海外喉舌網絡,這張網絡通過內容輸出、資本擴張和戰略合作,顯著影響了世界各國的公共認知和輿論導向。
中共海外喉舌系統按語種可以劃分為中文分支和外語分支。按照組織架構可以看作是由核心、附屬和外圍三個層級構成:核心繫統由中共官媒及其海外分支機構組成;附屬系統由中資參股控制或者親共商人控制的海外媒體組成;外圍系統包括中共通過商業槓桿得以在關鍵議題上管控其輿論方向的海外媒體以及為中共提供付費宣傳平台的海外媒體。按照平台劃分,中共的這些喉舌系統可以分為傳統媒體(報紙、電台、電視、網絡媒體)和社交媒體平台。
中共海外喉舌的主體受眾最初錨定為海外華人,尤其是改革開放後移居海外的大陸華人,目標是讓這些海外華人成為中共的間諜或精神附庸,為中共的全球超限戰戰略提供各種支持和配合。
隨著入世後中共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上升,中共的認知戰目標定位於「重塑全球訊息環境」,更加注重影響西方本地受眾,以欺騙和麻痹西方普通民眾及「政商學」精英,為中共的各種超限戰行動做輿論掩護。
1、中文海外喉舌系統的建立及運作模式
(1)中新社和CCTV-4的觸角伸向海外
1980年代之前,美國的海外華人大部份來自台灣、香港和東南亞,美國海外中文媒體也主要由台灣和香港資本營運,中共的宣傳機構在美國華人圈影響甚微。
1980年代隨著中共改革開放的展開和持續,越來越多的大陸人湧入美國,美國華裔社區的整體結構發生改變,大陸移民逐漸成為美國華人的主體部份。為了繼續對這部份大陸華人進行精神控制以及在改革開放環境下向美國華裔社區輸出中共意識形態,中共決定將自己的喉舌系統中新社和央視(CCTV)的觸角伸入美國境內。
「中新社」(中國新聞社)屬於中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簡稱僑辦),是中共於1952年成立的專門為海外中文報紙提供新聞稿的通訊社。1956年中共進一步定位中新社是負責供應海外(包括港澳)中文報刊各種稿件的「華僑通訊社」。
從1990年代初以來,中新社和僑辦就派遣中新社的編輯人員到美國創辦了中文電視台——美國中文電視(SinoVision)和中文報紙《僑報》。這兩家媒體從此成為中共海外喉舌系統的橋頭堡。
中新社是中共影響海外中文媒體的重要一環。為了進一步控制海外華人媒體,中新社成立了中國新聞社海外中心,為海外華文媒體提供新聞報道、社論和報紙版面。
在2001年僑辦和中新社舉辦的首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上,中新社社長郭招金表示,會議的主要目標是說服與會的海外華人媒體使用中新社的稿件,而不是使用從台灣或西方等競爭對手來的中文新聞服務。
郭招金在2007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中國(中共)能夠控制在美國的中文出版物,中國(中共)將能夠更好地影響海外華人社區,並在美國政治中有發言權,「保護中國(中共)形象。」
1992年中共央視開始通過衛星向北美地區播出其英語節目,同年央視組建了其國際中文頻道(CCTV-4)。1993年1月1日CCTV-4開始通過衛星向北美播出中英文節目。到2002年CCTV-4改為全中文頻道。2007年CCTV-4拓展為亞洲版、歐洲版、美洲版三個頻道。
中新社的兩座橋頭堡《僑報》和《美國中文電視》,以及CCTV-4的海外營運網絡,構成了中共中文海外喉舌系統的核心架構。
2001年,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發布一份報告《中國政府如何試圖控制在美國的中文媒體》,其中揭露中共如何通過CCTV-4來影響美國的中文電視節目。
報告說,央視4頻道除了通過衛星每天24小時向世界各地觀眾(也包括美國觀眾)提供免費中文節目外,還租用全美有影響力的獨立電視台的播出時間,如紐約的「美國中文電視」(SinoVision),「美國中文電視」覆蓋數百萬家庭和數萬中文觀眾。此外,央視4頻道還為美國獨立電視台免費提供現成中文節目(特別是新聞節目),其中一些電視台也覆蓋了數百萬家庭,例如,三藩市的Cable KPST 66,可覆蓋灣區230萬家庭。
報告指出,由於央視4頻道的衛星節目不加密,任何人都可以接收,同時其節目也在大多數美國城市的有線電視中播出。因此,該頻道的觀眾總數很難估計。
不過,報告認為,央視4頻道顯然已經將中共政府有傾向性的新聞或宣傳帶給了絕大多數美國華人,其播出的大多數節目甚至是明顯反美的,並且與自由世界的報道大相逕庭。
報告表示,相比之下,美國政府的廣播權在中國繼續被無端否決,美國的自由亞洲電台(Radio Free Asia)和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廣播網絡則不斷受到干擾;同樣,美國所有的大報在中國都被禁止發行,其網站也遭到封鎖。
(2)中共如何滲透、控制海外中文媒體
1980年代後期,中共開始對由台灣和香港營運的海外中文媒體進行滲透和收買,組建其中文海外喉舌系統的附屬和外圍架構。
詹姆斯敦基金會2001年的這份報告也揭露中共操控海外中文媒體的具體策略。報告說,過去10年中共政府已經大舉侵入了美國中文媒體市場,其主要通過四種策略來影響美國中文媒體。
第一,通過擁有所有權或主要股份的形式來直接控制美國的報紙、電視和廣播電台。第二,利用經濟紐帶來影響與中國有商業關係的獨立媒體,這種槓桿作用對其廣播和出版的內容產生了重大影響,有效地刪除了中共政府認為「不利」的所有材料。第三,從現有的獨立媒體購買廣播時間和廣告空間,安插(中共)政府免費提供的現成節目和內容。第四、調派(中共)政府人員到獨立媒體去工作,在這些媒體內部起作用。
根據詹姆斯敦基金會的報告,美國有四家主要中文報紙:《世界日報》、《星島日報》、《明報》和《僑報》。截至2001年,《僑報》是由中共直接控制;《星島日報》、《明報》通過商業關係由中共間接控制;而由台灣經營的《世界日報》當時正在努力發展與中國大陸的商業關係,開始屈服於北京的壓力。
報告指出,20世紀80年代後期,星島報業集團所有者胡仙(Sally Aw Sian)遇到了財政危機,通過中共政府的援助擺脫了危機。在過去10年左右的時間裏,《星島日報》轉型為親共的報紙,胡仙也在那時成為中共政協委員。
2001年1月,由何柱國(Ho Tsu-Kwok)擔任主席的香港公司泛華科技集團(Global China Technology Group)收購了《星島日報》控股股份。何柱國也與北京關係密切,目前也是中共政協委員。2001年5月,何與中共國營的新華社合作,成立了一家名為「新華在線」的訊息服務公司。
報告說,中共政府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努力設法購買香港的幾家主要媒體機構,都是通過與中共有密切商業關係的第三方商家來完成。1995年10月,《明報》被馬來西亞伐木業富商張曉卿(Tiong Hiew King)收購。張與中共有著密切的商業關係。
除了收購報紙媒體之外,中共也收購美國的中文電視台和廣播台來構建其海外喉舌系統的附屬架構。
由台灣財團於1989年在洛杉磯創立的天下衛視(Sky Link TV)是歷史最長的美國24小時全天候播出的華語衛星電視台。2009年該電視台被中國民營企業天星傳媒公司收購,這是中國民營資本首次進入美國傳媒業。2013年,該電視台再次被廣東廣視傳媒(廣東電視台旗下的全資公司,屬於國有企業)收購。2013年9月12日,中共商務部認定收購天下衛視的舉措為2012~2014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
(3)胡佛報告與詹姆斯敦基金會報告相互佐證
2018年11月29日,美國知名智庫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發布一份警惕中共滲透美國社會的重量級報告,其中用22頁介紹中共對美國境內中文媒體的控制。這份報告與詹姆斯敦基金會2001年的報告相互印證。
胡佛的報告將中共控制美國境內中文媒體的方式歸納為三類:第一,大力扶持中共國有媒體,擴大其在美國的規模;第二,以全資或擁有主要股份的形式直接控制報紙、電視或廣播;第三,利用美國中文媒體在大陸的商業利益來影響其獨立性。
胡佛的報告指出,「在過去20年裏,一批曾經獨立的中文媒體已經落入北京的控制之下。」報告用了較大篇幅介紹華人媒體被滲透的情況,包括《星島報業》、《世界日報》、《明報》等中文報紙,以及如「文學城」(Wenxuecity.com)、多維、明鏡、倍可親等海外中文網絡平台,這些媒體或者被親共企業併購,或者與北京發展商業合作後轉變了報道風格。
胡佛的報告在列舉北京對美國中文媒體的種種影響後,直指「美國真正獨立的中文媒體空間已經縮小到只剩下法輪功學員辦的幾個媒體以及『看中國』這家發行量較小的報紙與網站媒體」。報告在附錄中指出「《大紀元》、希望之聲、新唐人電視是真正獨立於中共控制的(美國中文)媒體。它們由法輪功學員創辦。」
值得關注的是,詹姆斯敦基金會於2001年發布上文那份報告之際,美國真正的獨立中文媒體也在大約同期開始創辦。如《大紀元時報》於2000年創辦,《新唐人電視台》於2001年創辦,《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於2003年創辦。
在17年後胡佛研究所發布相關領域的另一份重磅報告時,這些真正的獨立中文媒體已經開始在美國社會發揮巨大作用,其獨立性獲得廣泛認同。
2、外語海外喉舌系統的建立及運作模式
中共的外語海外喉舌系統也由三個層級構成。核心架構由新華社海外版、央視外語頻道(2016年更名為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及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RI)組成。附屬和外圍架構由中共在海外收購或控股的媒體平台及付費發布中共外語宣傳內容的海外媒體構成。
在中共喉舌系統的外語傳播網絡中,「借船出海」是其一個主要策略。「借船」是指隱蔽其真實身份,混入海外媒體平台,以本地語言發布中共的宣傳內容,讓觀眾誤以為這是本地媒體的獨立報道。
(1)內容共享:新華社的「借船出海」
新華社是中共最權高級別的新聞機構,是中共認知戰體系內容發布領域的最高權威,其外語版是中共對外「話語權戰略」的關鍵平台。
新華社在全球設有二百多個分社,覆蓋文字、圖片和影片等多領域,其主要職能是生產和傳播符合中共官方意識形態的新聞報道、評論及政策解讀,同時在內容審核中發揮重要作用,為其它宣傳機構提供符合中共需要的標準化敘事。
總部位於美國的「人權基金會」在2024年3月27日發布一份報告《超越國界:中國對全球媒體的掌控》,其中揭露了新華社向海外傳播其影響力的「借船出海」模式。
報告中說,為了塑造海外認知,中國(中共)政府採取了「借船出海」的策略。「借用」外國媒體渠道,接觸國際受眾,傳播親中(共)言論。
報告表示,北京通過中國媒體機構與外國同行簽訂內容共享協議來促進這種影響力,鞏固了其在東南亞、太平洋地區和整個非洲的媒體影響力。新華社等中國官方媒體免費提供新聞報道、照片、影片和電視節目腳本,供外國新聞媒體使用——通常不披露其來源(融入當地媒體報道之中)。
報告指出,北京還為外國有影響力的人士和記者提供全額資助的中國旅遊項目——無論是短期交流還是長期專業駐留——以換取符合黨的政策的報道。新華社和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ACJA)等官方機構與外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鼓勵外國記者報道親北京的宣傳。
(2)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的全球擴張
2016年底,中共央視外語頻道更名為「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 (China Global Television Network)。CGTN的成立被認為是受到中共黨魁習近平講話的影響,是中共媒體爭奪國際話語權的又一次重大舉動。2016年2月19日,習曾經在央視、人民日報社和新華社視察時要求這些黨媒「加強國際傳播力,增強國際話語權,集中講好中國故事,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外宣旗艦媒體」。
CGTN也被外媒稱為「中國國際電視台」,是中共外語海外喉舌系統的核心架構之一,在海外擁有相當廣泛的覆蓋網絡。CGTN目前設立了三大海外製作中心:倫敦(歐洲)、華盛頓 DC(北美)、內羅畢(非洲)。據其美國官網介紹,該電視台通過有線和衛星電視,覆蓋美國近3000萬戶家庭。
2018年10月,美國副總統彭斯在發表的對華政策演說中直言,中共為了進行滲透,在全世界各地的宣傳機構上花費數以十億計的美元。CGTN觸及到7千5百萬美國人,它直接從中國共產黨的主子那裏接受行動命令。
在美國,CGTN自2019年起登記為「外國代理人」,於華盛頓與加州投入巨資製作節目、租頻轉播並進行公關操作。
註冊資料顯示,僅在2024年一年,CGTN(以CCTV名義登記)向華盛頓分社MediaLinks投入高達1.14億美元製作節目,聲稱提供「非西方中心」的報道視角,並與NBC、CNN、路透社、美聯社和法新社等機構合作,亦經營網站與社群平台。
(3)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RI)的隱蔽滲透
成立於1941年的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RI)是中共國唯一從事對外廣播的國家級廣播電台。
與新華社和CGTN相比,CRI的「借船出海」最為隱蔽。新華社與其它媒體簽署「內容共享協議」時,只隱匿內容來源,不隱匿新華社這個合作者本身。而在CRI的輿論滲透策略中,CRI自己並不出面,而是通過其層層控股的最下級代理公司在前台操盤,並且隱匿內容來源。
2015年11月,《路透社》發表一份深度調查報道《北京秘密電台網絡在華盛頓乃至全球播送親中新聞》,揭露CRI如何通過不同級別的代理公司在美國及全球建立秘密廣播電台的內幕。
報道說,中共控制著一個覆蓋美國首都華盛頓的電台WCRW的大部份播出內容,而WCRW只是CRI不斷擴張的全球網絡的一部份。
路透社的這項橫跨四大洲的調查發現,分布在14個國家的至少33家廣播電台,構成了一個全球廣播網絡的一部份,而該網絡的所有權結構掩蓋了其大股東:國營的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RI)。
報道指出,CRI的這張全球網絡由三大代理公司負責:芬蘭的「環球時代傳媒公司」(GBTimes)、澳洲的「環球凱歌」(CAMG),以及美國加州的「環球東方有限公司」(G&E Studio)。其中G&E的節目在至少12家美國電台全天候播出。這三家代理公司都由CRI旗下的「國廣世紀」持股60%,而國廣世紀則完全由CRI子公司全資擁有。
儘管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禁止外國政府或代表持有美國電台執照,歐洲和澳洲也類似,但CRI通過「借船出海」的方式——通過三家代理公司租用各地電台的頻道、隱匿身份,幾乎把整個電台的播放時段都給買下——構成一張覆蓋全球的「隱形中共電台網」。
報道說,表面上看,這些合作屬於商業行為,實則由中共宣傳體系主導。不同於《美國之音》明示其政府背景,CRI則用民營外殼掩飾國家操作。一些美國地方電台直到被媒體詢問後,才驚覺與其簽約的G&E公司背後金主是中共政府。
3、造船出海:中共海外喉舌的新媒體平台
相比傳統媒體(如電視、廣播、報紙和網站)依賴合作或嵌入方式進行傳播,社交媒體平台具有更直接、更高效的用戶控制力和訊息分發效率。隨著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中共通過自建或控股的海外社交媒體平台,打造自主可控的訊息傳播渠道,直接影響全球受眾的認知和輿論導向。其中,微信(WeChat)和抖音海外版(TikTok)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兩個平台,是中共新媒體戰略的核心支柱。
如果說中共傳統媒體的外語頻道仍需要「借船出海」,那麼這類社交平台的出現意味著中共已開始「造船出海」。藉助自主平台所帶來的傳播主導權,中共的海外認知戰能力已躍升至全新階段。
微信由中國科技巨頭騰訊於2011年推出,最初定位為即時通訊應用,現已發展為集社交、短訊、支付、新聞推送和送餐、叫車等小程序於一體的「超級APP」。截至2025年,微信全球月活躍用戶超過13億,其中海外用戶(主要為華僑華人)約佔1~2億。美國平均每天有1900萬活躍用戶。微信的海外版本(WeChat)成為中共控制全球華人社區訊息流動的關鍵工具,同時也通過其平台傳播中共官方敘事,影響非華裔用戶。
微信的審查機制直接受中共網信辦指導,無論用戶位於全球任何地方,平台都可以對敏感話題進行實時監控和內容刪除,這種跨境審查使微信成為中共延伸其訊息控制的「數字長臂」。
抖音海外版TikTok由中國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於2016年推出,迅速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短片娛樂平台。TikTok連續多年保持強勁增長,位列全球前5大社交平台之一。截至2025年,TikTok全球月活躍用戶大概在11~12億,其中美國用戶約1.35~1.7億。
TikTok尤其對美國年輕人的影響非常大。皮尤中心的調查顯示,經常從TikTok獲取新聞的18~29歲美國人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趨勢,2020年這一比例是9%,2023年是32%,2024年達到39%。
TikTok通過算法驅動的內容推薦,在很多關鍵話題上將中共需要的觀點精準推送至全球年輕受眾眼前,成為中共「造船出海」戰略中最具影響力的新媒體平台。
(未完待續)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