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Newsmax報道,北約秘書長呂特這樣預測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方式: 「如果習近平攻擊台灣,他會確保首先與他的小夥伴——住在莫斯科的普京通電話,告訴他『嘿,我要開始了,我需要你在歐洲這樣做,通過攻擊北約領土讓他們忙碌起來』。」換句話說,中俄軍隊將相互協調,在同一時間發動入侵,但掌握主導權的是中共當局。

較早前,6月23日,北約海牙峰會前夕,有記者問北約是否已為中共攻打台灣的最壞情況做好準備?呂特回應說,「我們都非常關注台灣的局勢。」過去世界十大國防企業中沒有一個中國公司,而如今已有三到五家中企擠進前十,「當然,他們這麼做不會只是為了在北京辦場漂亮的閱兵式」。北約正在與四個「加強夥伴國」(NATO Plus)——日本、南韓、澳洲與紐西蘭密切合作。「我們之所以與這些國家建立密切關係,正是因為它們對中國(中共)軍力迅速擴張極為擔憂。」呂特直言:若習近平決定對台動武,幾乎可以肯定他會事先告知俄羅斯總統普京,「確保這個中國(中共)小夥伴能在歐洲幫他牽制住我們」。

這是針對中共威脅,北約迄今發出的最強烈警告。

眾所周知,北約是今日世界上最強大的政治軍事聯盟,原本是對付蘇聯的,重心在歐洲-大西洋。但冷戰結束後,中共的全球野心和勢力膨脹,引起北約警覺。2019年12月,北約成立70周年特別峰會首次將中國議題納入峰會的正式議程,中共擴張成為一大焦點。2021年北約峰會聯合公報,首次將中共列為其所面臨的「系統性挑戰」。(參閱王赫:北約開始走向反制中共的前台

俄烏戰爭爆發後,中共支持俄羅斯,進一步升級與北約的戰略對峙。2022年北約峰會正式發布《北約2022戰略概念》,首次明確提出:中共「公開的野心和脅迫性政策挑戰我們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2024年峰會,更將俄羅斯和中共捆綁在一起,印太地區安全局勢(包括南中國海主權爭議引發的中共與鄰國的爭端、台灣安全、北韓核問題等)也成為了峰會議程的一部份。

而2024年6月12日,時任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罕見提到,北約正調整核武庫,應對中俄核威脅。11月25日,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荷蘭海軍上將鮑爾(Rob Bauer)在歐洲政策中心智庫的一次活動上呼籲,企業應為可能出現的戰爭情景做好準備,並相應調整生產和分配鏈,這樣會降低這些企業面臨俄羅斯和中共勒索的風險。鮑爾提到西方對中共供應的依賴,比如,60%的稀土材料在中國生產,90%在中國加工,鎮靜劑、抗生素、抗炎藥和降血壓藥的化學成份也來自中國。「如果我們認為共產黨永遠不會利用這種權力,那我們就太天真了。歐洲和美國的商業領袖需要意識到,他們的商業決策對國家安全有戰略性後果。」12月北約外長會議,則就能源勒索、破壞和網絡攻擊等三個重大問題進行大量討論,因為「過去幾年,中俄試圖通過一系列破壞行為,網絡攻擊、虛假資訊和能源勒索,破壞我們成員國的穩定,並恐嚇我們。」(例如,2024年11月17日至18日,波羅的海的兩條海底電纜被相繼切斷,其中一條連接芬蘭和德國,另一條連接瑞典和立陶宛。調查人員將目標鎖定中國散裝貨船「伊鵬3號」。瑞典要求「伊鵬3號」配合調查。)

今年6月24—25日在荷蘭海牙舉行的北約峰會,可謂是歷史性的。這既是特朗普再次主政美國後首次參加的北約峰會,也是呂特自去年10月接任北約秘書長後首次在自己母國(呂特曾任14年荷蘭首相)首次主持北約峰會。特朗普與呂特聯手,使這次北約峰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首先,北約盟國承諾10年內將國防支出提升至佔國內生產總值(GDP)5%。其中的3.5%,須完全透過核心國防支出(諸如軍隊與武器等項目)來實現,其餘1.5%則可用於「與國防相關的支出」,只要其用途包括「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防衛網絡、確保民防、推動創新,以及強化國防工業基礎」,皆可納入計算。各國需每年提交達成5%目標的計劃,並須遵循「可信且循序漸進的路徑」。北約將於2029年進行審查。

這是一個充滿艱鉅挑戰的目標。從歷史看。2014年,北約將國防開支目標定為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而目前北約32個成員國中,仍有八國未達標。現在確定3.5%的核心支出目標,對許多目前國防支出仍徘徊在2%左右的成員國而言,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但在本次峰會上居然達成共識,呂特的幕後協調功不可沒。(當然,這更是形勢所迫。「1988年的時候,所有盟國的國防開支都超過了2%,實際上有些甚至達到了6%。因為當時的威脅是真實的——冷戰正在進行。」現在,歐洲發生了一場熱戰——俄烏戰爭,比較而言,5%的目標是適宜的。)

其次,特朗普的領導力獲得了北約盟國的尊重。特朗普再主白宮後,對俄烏戰爭的立場進行根本性調整。特朗普之調停俄烏戰爭,是有其大戰略考慮的,核心線索是拆解中俄「戰略協作」,把俄羅斯拉過來,單一瞄準中共。北約盟國在震動之外,也開始積極調整相關政策,向美靠攏。例如,本次峰會的「宣言」僅有5項、共5段,被一些媒體稱為北約「史上最短峰會成果文件」;其對烏克蘭的支持僅一句帶過,涉及俄羅斯的表述也只有「帶來長期威脅」。雖然「宣言」沒點名中共,但「此時無聲勝有聲」。沒有了美國,北約就沒有了支撐;沒有了特朗普,北約就沒有了方向。現在特朗普回來了,北約的戰略方向進一步清晰了。

在上述背景之下,再來看北約秘書長呂特關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預測,就不會覺得突兀、誇張了吧!

在呂特看來,未來是嚴峻的。中共的威脅不再是抽像的,而是具體的;不再是遙遠的,而是現實的。現在已進入了「戰前時期」。這既是給北約盟國敲鐘,也是對中共的嚴厲警告。當然,第三次世界大戰不一定打得起來,可中共的危險卻是實實在在的,對中共的任何幻想都必須丟棄。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大紀元》首發 #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