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在看林夕的歌詞,由吳雨霏主唱的《人非草木》必定是我最喜歡的頭十首林夕作品之一。歌詞描寫了一個人在愛情感覺中的沉溺、掙扎與最終自我和解,不僅是一段愛情故事的縮影,更是一個靈魂在執著與覺醒之間的自我對話。

歌詞開篇即以「還未戒掉 他留下給我 那動魄驚心」拉開序幕,揭示了主角對一段愛情的執著。這種「動魄驚心」的感覺不僅是愛情的美好回憶,更是主角內心的枷鎖。她尚未「成熟得當有過便無憾」,顯示出對愛情的執念尚未消退。這種執著在「寧為他跌進紅塵 做個有痛覺的人」中達到高潮,主角選擇以血肉之軀去感受愛情的喜悅與痛苦,寧願比「枯草敏感」,也不願麻木地面對人生。

主角對「春色般眼神」的迷戀,讓他無法自拔,甚至甘願「跌進紅塵」,這正是執著的表現。執著只會帶來煩惱,而主角的選擇卻是全然投入,寧願承受痛苦也不願放手。

歌詞的第二段與副歌進一步深化了主角的內心掙扎。「還未放下 只能拾起 領教我的貪癡」主角明知自己的執著是一種「貪癡」,卻無法抗拒,只能繼續拾起這份情感。她尚未「麻木得吃夠了便無事」,顯示她對愛情的痛苦仍有強烈的感知。這種感知在「心灰了還未碎 心死了還在醉」中被放大,主角的心雖已疲憊不堪,卻仍然沉醉於愛情帶來的感覺。

副歌中的「不可以沉下去 總可以迷下去」是整首歌詞的情感核心,展現了主角在清醒與沉醉之間的矛盾。她自稱拒絕「沉船」,卻允許自己繼續迷戀對方。這種矛盾心態與佛學的「無常」觀念形成對比,佛學認為一切現象皆無常,執著只會帶來痛苦,而主角卻選擇以「虔誠地去犯錯」的方式,去滿足自己的「知覺」。這種「虔誠」雖然是一種執念,卻也帶有某種真摯的情感。

歌詞後半部份顯示了主角心境的轉變。「嫌人生空虛只好擁有負累」、「累了再學講擁有等於失去」表明主角開始意識到,愛情的痛苦只是填補人生空虛的方式之一,逐漸接受「擁有等於失去」的道理,這與佛學中「無常」的觀念不謀而合。

最終的「回頭就算認錯 還好 錯得很對」是全曲的點睛之筆,主角不再執著於對錯,而是以更寬容的心態接受自己的情感經歷,認為這些「錯誤」讓人生更完整。這種和解並非完全的「放下」,而是邁向放下的一步。放下並不要求否定情感,而是以平常心看待得失。主角最終接受了自己的執著與錯誤,並從中找到意義。◇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