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負債潮」已成為中國大陸一個無法迴避的沉重話題。在社交媒體上,人們不再比財富,反而流行起「比誰的債更多」的黑色幽默,帖子中充斥著「我還不起了甚麼」「降薪」「裁員」「按揭供不起,活下去都變成了難題」等字眼。

從體制內的公務員到大公司的程式員,再到獨立創業的自由職業者,越來越多的人正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推向負債深淵,且情況一個比一個嚴重。有博主警告,債務如「炸彈」,隨時可能「爆炸」。

「負債潮」蔓延 欠債人比誰的債更多

這些網絡上的「債務自白」揭示,除了沉重的按揭,各種網絡借貸平台,如支付寶的借唄、花唄等,已成為許多人背負數十萬債務的常見來源。尤其對於那些長期找不到工作的人,網絡借款幾乎成了他們維持生活的唯一依託。一種普遍的預感正在蔓延:更糟糕的局面即將到來。

博主「大騷」是一位專門為負債人提供諮詢和幫助的人。7月8日,他在影片中分享了一則令人怵目驚心的求助短訊:「我有兩套房子,貸款120萬,信用卡欠3.5萬,信用貸40萬(支付寶19萬、度小滿10萬、京東+宜享花11萬)。目前按揭和信用卡正常還貸,其餘網貸要還不上了,暫時都還沒逾期。因為查詢貸款APP太多,金額已到上限,徵信現在是大花戶。

「我不知道該怎麼辦?網貸和信用卡全部徹底逾期,等有錢再還行嗎?網貸逾期會不會被起訴拍賣樓子?還有沒有可能再貸到款?家裏沒辦法幫我,老婆要不是因為小孩原因就要和我離婚了。房子現在賣不掉,賣了還需要補15到20萬貸款。最近病急亂投醫,碰上很多騙子,希望能給我一些專業建議。」

徵信大花戶是指,一個人的信用報告上顯示有大量密集的信用查詢記錄和多筆借貸訊息,暗示其近期頻繁申請貸款,信貸狀況複雜或負荷過重,因此被金融機構視為高風險客戶,未來很難再借到錢。

一位80後博主回憶道,他在上初中時首次聽說「負債」,當時母親告訴他,家裏的一切(房子、店舖、生意)都建立在借錢之上,賺錢靠負債實現。「那時候我覺得有能力負債的人都很牛。」

然而到了近幾年,這種「負債」卻讓他感到窒息,因為生活依然靠借貸運轉,但父母的賺錢能力卻已衰退。「每個月的賬單就像催命符一樣壓得人喘不過氣。就像大多數人一樣,我開始感到負債就是失敗。」

7月7日,《經濟學人》發表文章「Why so many Chinese are drowning in debt」(為何如此多中國人深陷債務泥潭),指出在中國經濟下行之前,人們習慣於從支付寶、微眾銀行等大型網絡貸款平台大手筆借錢。

文章援引上海「千禧一代」莉莉的例子,她在社交帳號上用短片講述自己的負債經歷,甚至提到有人「在比誰的債更多,哦,我欠了1000萬,我欠了一個億」。

莉莉因曾就職的軟件公司停發工資而陷入債務危機,欠網絡貸款平台3萬元。為此,她竟將自己的「破產故事」變成在社交平台上吸引流量賺錢的手段。

無論起因如何,如今許多中國人正深陷債務危機,甚至不得不與咄咄逼人的債務催收人員打交道。

研究揭示:數千萬人已違約或逾期 數字或被低估

《經濟學人》說,負債越來越沉重地壓在中產心頭,抑制他們的消費,動搖了中共視為維繫執政的基礎。而中共政府面臨的整個體系中的債務問題,主要是居高不下的地方政府債務以及企業債務。此外它也不得不面臨居民債務的挑戰。

居民債務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2006年不足11%升至如今超過60%。貸款方包括國有銀行和科技平台。

專門研究中國經濟的獨立宏觀經濟研究機構「龍洲經訊」估計,目前可能有2500萬到3400萬人已經違約。如果再加上逾期未還的,人數可能在6100萬到8300萬之間,佔15歲及以上總人口的5%~7%。

該機構表示,兩項數字都比五年前翻了一倍。在高企的青年失業率和房地產低迷的背景下,情況可能會繼續惡化。

「負債潮」源於房地產崩盤 官方數據引發質疑

《經濟學人》文章表示,在中國經濟繁榮時期,按揭曾被視為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然而,2020年的「動態清零」封控和次年開始的房地產崩盤徹底改變了這一切。

彭博社曾報道,中國房地產市場危機正重創中國的中產階級,因為包括中產在內的70%的家庭資產與房地產深度捆綁。樓價每下跌5%,就會使19萬億元人民幣的住房財富化為烏有。

關於中國負債人口的真實規模,官方數據始終不敢公開,且不同機構的估計存在巨大差異。根據中共央行發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截至2024年底,中國居民在銀行體系的貸款餘額為89.72萬億元,同比增長7.3%。

然而,中共央行金融研究院的報告估計實際居民負債總額已達103.5萬億元,比官方口徑高出15%。更令人震驚的是,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的調查顯示,居民負債總額甚至可能高達200萬億元,比官方數據翻了一倍。

財經博主「邊境中文說」近日分析指出,儘管官方不公布具體的負債人數,但可通過「失信被執行人」(俗稱「老賴」)的數量來窺探真實負債人數的走勢。這類人群屬於嚴重的負債群體。2019年6月底,中國有1443萬名「老賴」,按官方14億人口計算,每100人中至少有1人曾上榜。

他認為,比「老賴」更慘的是「斷供按揭的房主」,其中絕大部份是上班族。因大環境惡化而失業,導致按揭無法償還,房子被法院拍賣,導致數十年打拚「頃刻間一無所有」。2020年,阿里拍賣網的銀主盤數量總計約133萬套;2021年上升至168萬套。

然而,「邊境中文說」表示,2022年的銀主盤數據便不再公開。「可想而知銀主盤得多到甚麼程度,才讓中共政府不敢公開了。」他推測,2022年實際銀主盤數量應在320萬到380萬套之間,甚至更保守估計,2023年至少有500萬套以上。2024年的銀主盤數量已無從知曉。

他說,負債的人群太嚇人了。如果沒上老賴名單,不算嚴重負債人群。那麼這部份中度負債的人又有多少呢?

分析:債務如「炸彈」 隨時可能「爆炸」

近期博主「吉化艦」的一篇文章被廣泛轉發。文章援引統計數據稱,負債人口比例已經超過了一半——14億人口(官方說法)中有接近7億到8億人背負著不同程度的債務。這些債務的來源多樣,包括按揭、車貸、信用卡透支、消費貸以及親友間的借款。特別是一線和二線城市,按揭成影響巨大的一項負債來源。

有研究表明,城市居民中將近80%的家庭都為房屋貸款而承受壓力,而農村地區,消費貸和借親友錢成為普遍的債務來源。

即使是一些收入較為穩定的中產家庭,也常常背負著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按揭或其它形式的貸款。導致「月光族」現象廣泛存在,很多家庭或個人的收入幾乎全部用來償還債務。這樣的債務壓力之下,全中國人口中究竟有多少人深陷其中,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經濟問題。

政經博主「小咖說」近日表示,傳統上中國人習慣儲蓄有存款,但如今「負債的規模已經把所謂的存款安全感衝得七零八落了」。按揭是中國人負債的最大頭。一旦人被債務鎖死,才會發現很多決定權根本就不在自己手裏,生活會被牢牢地限制住。

「政府用負債來刺激消費,用消費來拉動經濟。但當經濟越來越疲弱,風險越來越高的時候,這種邏輯最終只會把更多人推向深淵。政府表面上看似在幫你圓夢,但實際上是在幫經濟找短期止痛藥,長期看代價極其巨大。」他說。

「小咖說」警告,每一筆負債都像一根看不見的繩子,緊緊地綁住了這些人的未來。這些債務更像一個巨大的「定時炸彈」,一旦收入中斷或者經濟環境惡化,隨時都有「爆炸」的可能。#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