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來,國際金融市場頗為動盪,大家都在關注中美這兩個經濟大國之間的一些動作,正在進行一些初步的貿易談判。而資本市場是最為敏感的,香港股市的變化更受到關注。
7月9日,5家中國大陸的中資公司同日在香港上市。其中,蘋果公司供應商藍思科技赴港二次上市,募資淨額約47億港元,為今年以來港股第五大IPO(首次公開招股)。
另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快時尚品牌Shein(希音)已經秘密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並正尋求中國大陸金融監管部門批准。Shein去年申請赴英上市,但中英監管機構未能就招股書中,涉及中共供應鏈與新疆等敏感議題的風險披露文字達成共識。此前Shein亦曾計劃赴美上市,因供應鏈勞工問題與侵犯版權爭議而告吹。
如今,港交所開設「科企專線」,允許企業保密申請上市,Shein亦被視為潛在重磅新股之一。據悉,Shein不排除在倫敦和香港雙重上市或在港二次上市的可能性。
同時,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回流潮越加明顯。原因有二:
1、小型中概股「拉高出貨」騙局,讓一眾美國投資者被「收割」。根據美國證券備案文件,自稱為中國大學生開設國際學習項目的「華夏博雅」在2024年12月份披露,該公司從30名大型投資者那裏籌集了近2,100萬美元,這些投資者同意以每股約13美分的價格購買1.6億股股票。
但根據3月份發布的一份起訴書,這些投資者中的一部份人參與了一場「拉高出貨」騙局,詐騙了600名受害者。這些大額投資者中有7人通過Facebook廣告和WhatsApp短訊誘騙投資者,借此拋售了超過5,000萬股股票,獲利超過4.8億美元。
知情人士向《華爾街日報》透露,美國有關部門近期已將注意力集中在其它幾家中國公司的可疑股票交易上。
例如,「網班科技」於2024年12月上市,籌資額約1,000萬美元。該公司股價穩步上漲至5月初,股價一度達到盤中高點51美元。但幾天後該股暴跌。目前「網班科技」股價略高於2美元。
猶他州大學教授布Braden Lindstrom在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購買了一家深圳「佳裕達物流公司」(Jayud Global Logistics)的股票,結果他被騙走了8萬美元。
從2024年12月開始,該公司股價連續數月上漲,然後在2025年4月1日從每股8美元暴跌到0.35美元,暴跌幅度達到96%。目前該公司股票每股0.19美元。
華爾街資深人士表示,近年來,這種中企在美國股市的套現模式已重複出現了數十次,這些股票容易受到操縱,也容易誘惑成千上萬名美國散戶買入。
2、中美金融戰,資本市場可能加快武器化。如果中美貿易談判陷入僵局,特朗普政府可能將在美國上市的近300家中國企業摘牌。如果美國總統特朗普將第一任期時部份實施的「市場的武器化」進一步升級,將會發生甚麼呢?
之前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接受美國霍士採訪時,當被問到會不會把中國股票從美國市場趕走的時候,他說「所有選項都擺在桌面上」。此言一出,市場反應強烈,普遍猜測美國可能採取實際行動。
這些中概股在美國交易,通常是以一種叫做美國存託憑證(ADR)的形式。這種做法有兩個好處:第一,可以更快地融到國際資金;第二,也有利於提升公司國際形象。不過,這其中也藏著一個大問題:美國監管機構要求看賬本,中共卻從不願意讓外國人審查中國公司的財務底細。這樣就出現了信任裂縫:投資者怎麼知道這些公司報的數字是真是假?
現在,大家開始意識到,這個風險可能真的存在。
高盛、摩根士丹利這些大型金融機構已經給他們的客戶發送報告,分析這些中概股可能被退市的風險。高盛的報告還提到,目前大約有7%在美國上市的中資企業ADR,是美國的一些機構投資者持有的。這些機構投資者可能沒辦法直接在香港交易。這就意味著,如果像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真的被迫從美國退市了,那這些美國投資者可能就沒辦法再去香港買它們的股票了。目前像阿里巴巴、網易、京東、攜程、百度這些公司,都是在香港和美國兩地都有上市的。
中美之間金融脫鉤這個以前聽起來像是比較遙遠的事情,隨著貿易戰的升級,發生的可能性是越來越大了。高盛還評估了一個更極端的情況:美國投資者持有的中國股票總價值超過8,000億美元,其中美國的機構投資者大約持有2,500億美元,佔總價值的26%;他們還持有價值5,220億美元的港股,佔市場總額的16%,另外還持有少量的中國大陸A股。
反過來看,在同樣的極端情況下,中國的投資者可能也需要拋售他們持有的美國金融資產,包括股票和債券。
今年2月,美國白宮發布了一個《美國優先投資政策》,裏面就明確指出,中共正在利用美國的資本來推動他們的軍事和情報活動升級。所以,美國政府表示,會加強限制美國投資者投資那些和中共軍方或者高科技產業相關的領域。
其實,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的時候,他就曾經試圖把一些中國企業趕出美國市場。當時他還簽署了一項總統令,禁止美國投資者購買那些和中共軍方關係密切的中國企業的股票。結果,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就將中國的三大電訊營運商除牌退市了。而且,美國還通過了加強在美上市中國企業財務審計的法律。
如果中概股真的大規模退市,會直接產生一些影響:
首先,這些從美國退市的中概股,如果都跑到香港和新加坡去上市,肯定會吸走香港股市現有的一些資金,導致其它股票價格下跌。其次,像拼多多旗下的Temu,還有電動汽車廠商極氪這些在美國單獨上市的公司,肯定會面臨巨大的賣出壓力。最後,那些已經在香港二次上市的公司,如果在美國不能交易了,也會讓一些投資者把它們排除在投資名單之外。
美國把金融當作武器,這在現實中並不是不可能的。就像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美國就凍結了俄羅斯的資產,還把俄羅斯的一些重要銀行踢出了國際結算系統。
面對這種可能發生的情況,中共其實也在積極地做準備。例如,在5月7日,最重要的金融部門——央行、金融監管總局和證監會聯合召開了一個新聞發布會,再次「放水」來刺激經濟。
中共證監會就更直接地說,要「創造條件支持優質中概股企業回歸內地和香港股市」。
這就說明,中共當局其實也意識到了這個潛在的危機,數百家中概股可能退市並到香港上市,這些公司裏面就可能存在上面提到的騙子公司。另外,截至目前,還有超210家企業中國大陸企業也在排隊等候到香港上市。
未來,香港股市可能會引起產生震盪,特別是目前中國經濟正面臨深刻的結構性問題,包括房地產泡沫、地方政府高額債務、人口結構老齡化等,這些因素共同對這些中資公司構成了巨大的下行壓力。因此,香港的投資者們應對此保持警惕。@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