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官方率先對公務員兼職搞副業「鬆綁」,此舉引發關注。

日前,湖南省官方媒體《湖南日報》在社交平台發文稱,政府機構員工在下班後送外賣、靠寫小說收版稅、開健身課,甚至販售農產品,皆屬允許範圍,只要不涉及利益衝突、主管知情,且不影響本職工作即可。

湖南對公務員兼職「鬆綁」意味著甚麼?

首先,這充份說明公務員的收入明顯在走下坡路,日子遠不像以前那麼好過了。

長期以來,公務員因其穩定的工資、編制保障和福利體系而備受青睞,被許多人視為「避風港」。然而,近年來由於經濟持續下滑,各地政府的「錢袋子」都出了問題。2024年中共財政收入僅增長1.3%,遠低於2023年的6.4%。而地方政府向房地產開發商拍賣土地所獲收入則因樓市低迷而暴跌16%,使政府財政更加吃緊。在此背景下,從內地到沿海省份,從經濟落後地區到經濟發達地區,各地政府紛紛開始削減公務員的薪資與獎金,有的甚至出現「數月未發工資」的情況。公務員群體不得不開始考慮副業養家餬口。一位網民表示,「我朋友叫了一台車,結果載他的是一位公務員。」

過去,這類「兼職」多是被默許或私下進行,而如今,地方政府通過官方媒體主動「鬆口」,實際上是承認了一個不容迴避的現實:體制內的收入保障正在失效。

其次,湖南對公務員兼職「鬆綁」也是為了變相緩解財政與就業的雙重壓力。

從政府角度看,允許公務員下班搞副業,既是對內部財政困境的「對沖」,也是對全國就業形勢惡化的回應。近年來,青年失業率屢創新高,社會不滿情緒日趨嚴重。在這樣的背景下,政府不僅需要「穩企業」「穩市場」,更需要「穩預期」。公務員作為「中堅階層」的代表,其經濟狀況與士氣直接影響社會信心。如果官方對公務員從事副業賺外快依然一味禁止、不予承認,反而容易激化體制內外的不滿情緒。

因此,這次湖南當局的「鬆綁」政策也可被視作一種試圖穩定社會心態的治理實驗:既避免在財政短期無解的情況下出現大規模公務員流失,也鼓勵他們自行「造血」,緩解生活壓力。

湖南對公務員兼職「鬆綁」還表明了一點,那就是體制與市場的界限正在重構。

過去,體制內人員從事副業不僅被視為不務正業,而且屬於違規行為。如今,只要不涉及利益輸送、不影響工作績效、不違法違紀,公務員兼職也可以是正當勞動。這一兼職「陽光化」的轉變,反映的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的深層變化——體制內與市場之間的界限正趨於模糊。

不難推測,在經濟大環境毫無起色,地方財政越來越吃緊的情況下,勢必會有越來越多的的地方步湖南的後塵。#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