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膠與多種健康問題有關。越來越多的新證據表明,微塑膠會干擾免疫系統,增加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風險。中醫從調理身體入手,可以從根本上防止微塑膠的影響。

微塑膠泛指直徑/長度小於5毫米的塑膠顆粒/碎片,通常也包括直徑/長度小於1微米的納米塑膠。微塑膠很容易穿過水過濾系統,進入海洋和河流,污染水和食品。

2025 年 6 月 18 日發表在《美國心臟學會雜誌》上的一項大規模流行病學研究,分析了美國沿海社區居民的數據,發現與靠近清潔水域的居民相比,靠近微塑膠污染嚴重水域的居民患冠狀動脈疾病、中風和 2 型糖尿病的幾率顯著增加。

在身體中積累

微塑膠一般通過氧化、水解、光、機械或生物等降解方式產生,包括食品包裝和合成纖維;也有工業生產出來的,如聚乙烯微珠作為去角質劑,用於清潔劑和牙膏等個人護理產品。

微塑膠通過食入、吸入和皮膚接觸等方式進入人體。2025年6月25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通過驗屍檢測到了聚苯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腈納米顆粒,表明它們可能穿過生物屏障並在特定組織中累積。它們在甲狀腺、腎臟和腦組織中最多。

台灣國立中央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羅月霞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科學家已在人體血液樣本中檢測到微塑膠的存在,這顯示並非所有進入體內的微塑膠都能透過糞便或尿液順利排出體外;這也意味著,微塑膠可能在體內累積,其代謝與排除機制仍有待進一步釐清。

影響免疫系統

塑膠生產中涉及的化學物質超過1萬種,例如增塑劑、阻燃劑、著色劑及紫外線穩定劑等,其中很多已被證明是內分泌干擾素,如雙酚A,會改變荷爾蒙系統的功能,損害生殖系統,並對免疫系統造成負面影響。

研究顯示,微塑膠的累積與免疫發炎反應增加相關。細胞外基質中過量的微塑膠累積,會抑制細胞信號通路,從而抑制免疫反應的活化。

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微塑膠會影響心血管功能。2025年2月發表在《美國心臟學會雜誌》上的一篇文獻提出,納米級微塑膠對心血管系統有多種可能的毒性機制,包括氧化壓力、發炎、細胞凋亡及細胞焦亡。納米級微塑膠與血管系統損傷、凝血功能失調、血栓形成與溶血等有關;也與異常心率、心臟功能受損、心包積液以及心肌纖維化有關。

增加中風及死亡風險

台北榮民總醫院遺傳優生科主治醫師張家銘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微塑膠若滯留於血管中,會吸引免疫細胞前來進行修復,進而引發慢性發炎反應,加劇動脈硬化與血栓形成的風險,從而增加中風和死亡的幾率。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2024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在34個月的追蹤中,檢測到微塑膠的頸動脈斑塊患者,發生心肌梗塞、中風或全因死亡的複合事件風險,高於未檢測到的患者。

中醫這樣排毒

紐約北方醫學中心行政總裁楊景端博士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中醫強調「異物入體、正氣內虛,邪氣乘虛而入」,也就是當外來的有害物質進入身體,而此時如果我們身體的免疫力、防禦能力比較虛弱,它們就會趁機侵入,引發疾病。

他建議,「可以把微塑膠看作是一種『現代之毒』,從增強代謝與解毒能力著手來防範」,從根本上防止微塑膠對身體的可能影響。

1.健脾祛濕

中醫認為「脾」(系統)負責把吃進去的食物轉化為身體需要的營養,並把水份運送到全身。如果脾的功能不好,就會導致體內的廢物、毒素代謝不出去,積存在身體裏形成「留毒」。

穴位按摩:刺激足三里穴和三陰交穴,能夠強健脾胃,幫助排濕。

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外側凹陷處下方約四指。每天按壓3次,每次5分鐘,按壓穴道時的節奏,以按5秒後停1秒為宜。

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後緣。連續按10秒,然後放開,重複10次,有酸酸的感覺即可。但孕婦不能按此穴。

健脾茶飲:【伏苓陳皮薏仁茶

材料:伏苓5克、陳皮2克、熟薏仁5克。

做法:伏苓、陳皮洗淨,與熟薏仁一同放入保溫杯中,杯中注入500毫升熱水,泡5分鐘即可飲用。

2.養肝排毒

肝臟有疏通和調節功能,它是身體代謝廢物和毒素的重要器官。一些中草藥,如蒲公英根,具有清熱解毒功效,常用於預防或治療各種肝臟疾病。水飛薊也有保肝作用。

穴位按摩:太衝穴和肝俞穴

太衝穴:位於腳的大腳趾和第二趾趾縫間,往上1寸處。按摩該穴位,能夠疏肝解鬱、促進腸道蠕動與排便。

肝俞穴:位於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按摩該穴位有助於改善肝臟代謝功能、排除體內毒素等。

3.增強代謝功能

身體如果能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功能,就有機會將較小的塑膠微粒透過排便、排尿或排汗排出體外。

為促進代謝,平時要多喝水,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和水果,並補充益生菌。如多吃蕃薯、雲耳、奇異果、亞麻仁籽等。

此外,維持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如規律作息、攝取足夠水份、均衡飲食及適量運動,也有助於降低塑膠微粒對身體帶來的健康危害。

慎選日常用品

羅月霞博士建議,可以透過以下幾種方式降低接觸微塑膠的風險:
 1,減少一次性塑膠用品使用:避免塑膠吸管、塑膠袋與外帶容器,改用可重複使用的玻璃或不鏽鋼材質。
 2,慎選食材來源:雖然目前研究尚未證實海鮮中的微塑膠對人體健康造成明顯威脅,但仍建議選擇可信來源的食材並適度攝取。
 3,淨化飲水與空氣:可考慮使用具微過濾功能的淨水器,及空氣清淨設備。此外,有研究發現,當自來水煮沸時,微塑膠會與碳酸鈣結垢後一起沉澱,從而去除至少80% 的 0.1~150微米的微塑膠。

日本九州漢方研究會講師甄立學(Ritsugaku Ken)博士則建議大紀元讀者,在購買衣物時選擇天然纖維製品,如棉、絲或麻等,因為這些纖維在洗滌或摩擦脫落時,可以在自然環境中很快分解。@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