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調查顯示,近七成受訪者不認為肥胖症是一種疾病,三份一BMI超過25人士僅認為自己「微胖」,逾七成「瘦底」人士卻自認肥胖。聯盟建議政府加強公眾教育,糾正對肥胖的誤解,並增加醫療資源推行肥胖篩查計劃。
由跨專科醫生及專業人士組成的「香港關注肥胖症聯盟」今日(27日)宣布正式成立。旨在提升公眾對肥胖症的科學認知,推動基層檢測及醫療資源可及性。
香港中華醫學會會長兼呼吸系統科專科陳真光醫生表示,肥胖症自1990年代起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全球性流行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22年數據,全球約25億成人超重,其中8.9億人患肥胖症,佔總人口約16%。
香港衞生署2020至2022年調查發現,在15至84歲人士中,32.6%屬「肥胖」(BMI大於或等於25);其中男性肥胖率為39.4%,女性為26.4%;另有22.0%屬「超重」(BMI 23至25)。與2014至2015年調查相比,肥胖率顯著上升。
聯盟今年5月26日至6月13日委託獨立調查機構進行街頭問卷調查,成功收集509名受訪者回覆。結果顯示,近四成受訪者屬超重或肥胖,其中19.6%屬「肥胖」,19.8%受訪者屬「超重」。在其餘的受訪者中,53.4%屬正常範圍(BMI18.5至22.9),7.1%屬「過輕」(BMI小於 18.5)。
調查發現不少人對「肥胖」有錯誤認知,在BMI達「肥胖」的100名受訪者中,3% 認為沒有肥胖問題,33%認為僅「少許肥胖」。在「超重」群體中,26%表示無肥胖問題。亦有逾七成屬「適中」或「過輕」的人士(BMI低於23), 卻自認肥胖。另外,近七成受訪者不認為肥胖症是一種疾病。
近八成(79%)BMI超重或肥胖的受訪者患有長期病,如高血壓、高膽固醇和糖尿病,但37%認為這些疾病與肥胖無關。
肥胖相關併發症方面,BMI超重或肥胖的201人中,40%有膝關節問題,54%有睡眠窒息症或相關症狀。遠高於正常或過輕群體(23%患膝關節問題,31%患睡眠窒息症)。其中28.3%同時患有膝關節痛和睡眠窒息症。
近半「適中」或「過輕」者曾減肥
97%受訪者認為肥胖影響情緒,超過55%表示影響達中度或以上。41%曾嘗試減肥,但其中近半BMI屬「適中」或「過輕」。BMI超重或肥胖的201人中,53%從未嘗試減肥。60%曾減肥者至少嘗試3次,75%經歷體重反彈,33%反彈後體重超原先水平,甚至有人增重10公斤。
逾八成受訪者未考慮因肥胖求診,其中134人曾嘗試減肥但未尋求專科醫生幫助。83%相信靠飲食或運動改善肥胖,33.7%認為憑意志力可減肥。拒絕求醫原因包括擔心費用高或受歧視。96%未求診者希望醫生提供飲食或運動資訊,三成人希望獲處方藥物或手術資訊。
香港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委員林展滔醫生指,調查反映市民對肥胖症的認知不足,誤以為單靠意志力或生活習慣改變可解決問題,忽略其作為慢性疾病的嚴重性,低估健康風險。
香港肥胖學會前主席兼外科專科徐俊苗醫生指出,市民減輕5至15%體重已可顯著改善健康,單是減重5至10%可帶來代謝改善,減重10至15%或以上,可對慢性疾病產生積極影響,如降低血壓、改善血糖及減輕關節負擔。
聯盟建議政府加強公眾教育,糾正對肥胖的誤解,推廣BMI及腰圍檢查,促進早期介入;增加醫療資源,推行肥胖篩查計劃,設立多學科減重門診,提供個人化減肥方案,包括營養、運動、心理支援及藥物治療,並將新型減肥藥納入資助清單;建立政府、學校、企業及醫療機構的跨界別合作,鼓勵職場及學校提供健康餐飲及運動設施,減少肥胖相關的社會污名。@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