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星于朦朧離奇死亡,事情發生十多天,各種內幕爆料在網上廣傳,中共當局極力壓制,並且開始拘捕,但民怨難平。海外觀察者認為,當局指低估于朦朧之死的衝擊,而中國人心思變,在中共強力打壓下,或迫使網民行動從線上走向線下,影響中國政局走向。

演員張林冒險發帖

9月21日,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通報,已經拘捕3名女性,罪名是「為博眼球、蹭流量,在網上編造傳播虛假資訊,拼接炮製虛假影片,嚴重擾亂公共秩序」。同一天,當局查處微博、快手,稱其熱搜榜單主榜呈現大量炒作明星個人動態和瑣事類詞條等不良訊資訊內容。

在當局加碼打壓網絡言論之後,武打演員張林9月23日仍冒險在微博發帖說:「十多天過去了,寢食難安,夜不能寐!痛啊!」

前一天,張林說:「于朦朧,我知道你一定能看到的!還有這麼多星星之火努力在燃燒!謝謝TA們!限流刪帖都沒用!一切阻力都TM是紙老虎!」

這些帖子均被微博限流、禁評論。

在中共當局升級控制網絡之後,有中國網民已在討論下一步的對策。

有關于朦朧案的輿論風潮,始於9月11日凌晨,37歲的于朦朧從北京朝陽區陽光上東小區五樓墜落身亡。官方迅速定性為「飲酒意外墮樓」,工作室代發訃告,警方在24小時內排除刑事嫌疑。

但這一事件如野火般在網絡上蔓延,迅速演變為一場質疑當局公信力的風暴。網絡爆料指于朦朧是因反抗圈中大佬潛規則而被害。網傳錄音和影片爆料披露,于朦朧參與的最後酒局涉及導演、編劇等圈內人,參與侵害者、導演辛奇是蔡奇的私生子、習近平的遠房親戚等。

于朦朧的母親9月16日發文稱于是「飲酒意外墮樓」,呼籲停止猜測,引發更多質疑。

當局封殺相關訊息,中國國內網民則用各種辦法持續「衝塔」,在央視影片下評論留言多達68萬條,並在國務院「留言板」大規模留言,打爆警方電話等。

海外華人9月20日在洛杉磯舉行「茉莉花行動」集會,高呼「真相不可埋葬!」在社交平台X上,有關于朦朧死亡的帖子廣泛傳播,涉及娛樂圈黑幕和中共權貴交易。在台灣的于朦朧的恩師孫德榮公開指「高層壓下真相」,直指北京黑幕。

被曝光參與于朦朧最後酒局的多名演藝圈人士,方勵、程青松、苑子文、苑子豪、范世琦、宋伊人等近日紛紛聲明撇清,或報警、提起訴訟等。不過網民並不買賬。

其中導演程青松22日轉發警方聲明稱,自己既不認識于某某,也從未參與相關聚會,表示將與律師共同商討後續的維權行動。不過,又有網民發出一名紅髮男子在案發現場的照片,從對方的髮色、體型,猜測是程青松,但真實性尚無法確認。

知名狗仔「百曉生」在警方通報後,21日在微博悼念于朦朧:「下輩子不要當演員!」部份網民認為這番話疑似暗藏玄機,認為「話裏有話」、「你一定知道些甚麼,但是不能說」。

當局低估事件的民怨深度和影響

X帳號「新高地」9月22日發文表示,習當局顯然低估了于朦朧之死引發的民怨深度——從娛樂八卦到對司法黑幕的控訴,它點燃了民眾對「權貴保護傘」的集體憤怒,暴露了審查機器在數碼時代下的無力。

該文認為,當局對「沉默多數」誤讀。習時代依賴大數據監控,認定民眾已「內卷麻木」。但于朦朧的形象——熱心支教、捐款公益、清白正直——觸動了中產和年輕人的痛點。2025年經濟下行,失業率高企,娛樂圈「潛規則」傳聞本就積怨深重;他的死成為「普通人何時輪到」的隱喻。再者,海外迴響的放大。

文章認為,于朦朧之死的影響已超越中共當局的意料。它象徵當局「共同富裕」敘事下的裂痕:表面光鮮的明星,竟死於不明「意外」。網傳錄音指向「高官私生子」涉案,牽扯政治局常委蔡奇背景。這讓事件從「跳樓」升級為「權色交易」控訴,喚醒民眾對「雷洋案」「鐵鏈女」的記憶。

文章作者認為,事件或成「多米諾」:若類似黑幕再爆,將進一步侵蝕習近平政權的合法性。于朦朧的離去,不是終點,而是鏡子:映出審查的裂痕,和一個帝國在資訊洪流中的搖晃。

分析:事件或衝擊中共四中全會

X帳號「新聞調查」也發帖表示,大量網民在特朗普等外國政要的社交媒體帳號留言,希望于朦朧被17人虐殺事件引起外國政府、媒體重視。還于朦朧正義。于朦朧事件過去十多天了,公眾的質疑聲浪不僅尚未平息,中國有互聯網以來最嚴厲的封殺更是引發民憤。150億次的點擊量是證明。中共政府和警方開始擔心接下來的「十一」受到衝擊。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對《大紀元》分析,這次事件發生的官民互搏,和前幾年的聲援「鐵鏈女」事件有所相似,但又不同,這次更直接觸及中南海權貴核心,點名習近平及其親信蔡奇。

此前台灣媒體人胡采蘋評論認為,于朦朧案「傳聞不止,必有蹊蹺」,堪比十年前令計劃之子令谷車禍事件,最後導致令計劃失勢。李林一則認為,中共四中全會前發生的于朦朧命案,可能成為中共內部不同派系用來針對蔡奇乃至習近平的武器,在四中全會期間起作用。

李林一表示,于朦朧事件只是中共專制體制下黑幕的冰山一角。中國人心思變,中共強力打壓下,或迫使網民行動從線上走向線下,是否能撬動政局,後續發展有待觀察。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網信辦9月22日宣布開展2個月整治所謂「惡意挑動負面情緒問題」專項行動,時間正好覆蓋了四中全會會期。而蔡奇是中共網絡審查的大佬。

旅美學者吳祚來日前對《大紀元》表示,于朦朧事件的核心疑點在於中共當局的異常反應速度和掩蓋力度,「如果只是普通意外,調查結果早就應該公開透明。如此迅速結案並壓制討論,說明事件背後水很深,可能涉及高層利益」。◇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