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颱風「樺加沙(Typhoon Ragasa)」襲港,瞬間最大陣風的速度高達每小時285公里,帶來持續暴雨,導致多個地區水浸、餐廳被淹、樹木倒塌、道路及公共交通嚴重受阻,香港國際機場停航36小時,商業活動短暫停擺。

此刻暫未見報告今次經濟總損失,但市場多與2018年山竹作比較,當時對本港的直接經濟衝擊導致損失約46億港元,而那時候股市需要暫停交易。

翻查香港天文台資料,1962年十號風球溫黛(Wanda)導致130人死亡(海水推入吐露港,幾乎徹底摧毀沙田、馬料水與大埔一帶;有其他統計得出更多遇難人數)、1,297艘小艇受到毀壞或翻沉,傷亡慘重。幸而近年死亡人數已大幅降低,如銀杏、木蘭、山竹、天鴿、天兔等均報「零」。

彩虹邨紅梅路樹木倒塌,壓毀旁邊的欄杆和圍欄。(吳銳略/大紀元)
彩虹邨紅梅路樹木倒塌,壓毀旁邊的欄杆和圍欄。(吳銳略/大紀元)

航班取消億計損失

Instead of睇條大數,今次聚焦三條「Breakdown數」,探索一下十號風球下,各經濟範疇如何遭受影響。

首先,睇下飛機乘客數字,單計國泰航空(00293)已有540班航班取消,共涉約85,000名旅客行程受阻。屈指一算,平圴每班機約坐157人。若然有10,000人原本來港純粹轉機,如今改飛其它城市的話,倘然他們會在機場買杯咖啡、吃個午餐或買些東西等,let’s say消費100元,這裏已是百萬元的損失。大家可能會話,this is tiny!沒錯,但這只是冰山一角。

數以萬計的人原來要來港,假設一半是本地人,另一半是遊客(即涉及起碼25,000人)。來玩或工幹的人消費銀碼定然較為可觀,計每天1,000元一位,這條數是2,500萬!

此外,國泰航空與系內公司加起來,佔機場升降份額約一半,換句話說,另有數萬人原本會乘搭其他航空公司來港,以同樣算法,又是幾千萬「損失」。

一天差不多蝕一億(未計機票、高端消費或投資商務活動等),兩天便是兩億,最悽慘當然是這些損失多落在本已千瘡百孔的零售與餐飲業上。與此同時,本地人在打風期間定然減少消費,「行街睇戲」全停,相關商戶欲哭無淚。

颱風期間,有市民和店舖在玻璃窗上貼上膠紙。(吳銳略/大紀元)
颱風期間,有市民和店舖在玻璃窗上貼上膠紙。(吳銳略/大紀元)

打風港人仍淨北上

大家可能會想,十號風球咁危險無謂出門,要北上都早一天或遲一天出發,但原來即使在樺加沙殺到擺身那一天(24日),仍有6,670名港人北上(也許情非得意,別無選擇),而整體大陸來港的只有1,750人,沒想到連打大風都是港人淨北上。

港人其實已差不多一年365日,Everyday都是淨北上,平均每日多15至25萬(北上減南下),難怪港商全叫救命。舉例,周五(26日)淨北上24萬人,上周六(20日)也是24萬,上周三(平日,17日)錄16萬。至於在風球最嚴重的前一天(23日),也有約7萬港人淨北上。

簡單總結(唔講大家都知),內地人無興趣來玩,港人支出不斷外洩,本地店舖死晒。

港交所自去起實施「打風不停市」,本月23及24日連續兩天如常運作。圖為樺加沙吹襲前員工在穩固金融中心外的雕像。(DALE DE LA REY / AFP)
港交所自去起實施「打風不停市」,本月23及24日連續兩天如常運作。圖為樺加沙吹襲前員工在穩固金融中心外的雕像。(DALE DE LA REY / AFP)

不停市下成交金額

港交所自去起實施「打風不停市」,資本市場在惡劣天氣下可持續運作。今次因樺加沙出現連續兩天不停市,而查看成交額,於23日與24日分別錄得2,946億元與2,888億元,跟平日差不多少,反映打風大致上沒有影響投資活躍度。其實,在疫情煎熬期間,交易員、基金經理與散戶均已習慣如何在家操作、落盤等,故只要不停市,買賣基本上運作如常。

至於說今回見高盛、大摩與滙豐等部份員工搬進中環與金鐘等酒店留守,「帶旺」多間五星級酒店爆滿。不過,將來隨著累積更多deal with打風不停市的經驗,也許這奇怪現象會漸漸消失。

用上述成交額計算,這兩天證券界的佣金收益接近6億元,即每天約3億元,不停市起碼挽回了這部份經濟收益。◇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